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聚焦经济形势 建言发展改革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工作协调办公室主办,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端智库论坛之“2016年经济形势座谈会——聚焦新常态、新改革、新发展”日前在京举行。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各研究所的领军学者就2016年的经济形势展开研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中央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张英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经济学部主任李扬等出席会议。

  多维度经济形势分析

  立足2015年经济形势和研究成果,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导,李扬在开幕式报告中用“5+1”概括了2016年经济学部应当着重展开的研究方向。“1”是一个理论基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5”是五个具体问题:全球经济问题;金融周期问题;供给侧经济结构调整;财税金融改革;TPP、自贸区问题。

  如何判断当前经济形势,是提出下一步政策着力点的重要基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总结了当前世界经济运行的八大关键要素:“发达国家的需求管理政策略有成效,但长期问题未能解决;超低利率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步积累;全球债务达到史上最高水平;美联储加息为全球经济走势带来不确定性;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进入中速增长轨道;国际贸易进入低速增长通道且TPP影响难辨;大宗商品价格见底;内外经济政策高度政治化。”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回顾分析了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提出了2016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加大力度推进积极财政政策,着力构建新型央地财税关系;实施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防止陷入债务与通缩的恶性循环;加快竞争性国企改革,推进僵尸企业处置。”

  经济减速和财政形势之间的关系,主要可通过六个方面的因素来传递: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政策、预算管理、财政体制、财税改革。对此,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高培勇作出判断:“当前来看,我国财政收入急剧下滑;财政支出呈刚性增长;财政政策呈周期性扩张;预算管理需应对短收、弥补财政收支缺口,同时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意义凸显;财政体制将呈现分权化迹象;财税改革得到新动力。”

  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从人力资本角度提出了建议:“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知识服务;提高广义人力资本消费;从技术模仿转向创新;以知识生产为中心的深度城市化。”

  TPP对于中国的影响一直是学界争议的问题之一,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认为:“TPP对中国的直接经济影响不大,真正受到影响的是间接收益。”

  提供多层次多角度政策建议

  立足各自专业领域与研究方向,与会学者互通有无、相互探讨。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史丹就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问题发表观点:“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只是实现了弱脱钩,即相对脱钩,距离完成绝对脱钩任务还很艰巨。”

  人口所得税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收入差距,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目前这一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当改革:“人口所得税征收应尽快实施分类原则,分为劳务类、经营类、财产类等,在此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劳务类的起征点,减轻劳动者的负担,‘放水养鱼’。可以有效提升内需,助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

  应对当前单位劳动成本上升的问题,智库工作协调办公室副主任都阳指出:“一方面要提高生产率,另一方面要降低劳动力成本。具体来说,可以在企业社保负担、能源供应、企业管理等方面压缩支出,为转型买时间;同时要深化微观机制的改革,使企业更有效地配置劳动力资源。”

  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对“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发展与开放指标进行了预测:“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就业是全部就业的主渠道,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战场,服务业利用投资是国家利用投资的主方向。从各种数据来判断,‘十三五’时期中国可能迎来服务经济时代的窗口期或者临近期。”

  聚焦转型升级与全面改革

  围绕经济新常态,与会专家从转型、改革等角度提出分析与预测。就制造业的转型与突破,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供给侧改革核心是要培养新的工业生态,这种新工业生态的核心是工业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提高,通过供给侧要素改革和结构性改革培育增长的新动力。”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提出:“技术的革命和经济周期、技术经济范式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过程。据此,我们认为中国的经济长周期会在2020年实现。”

  就当前网络借贷引发的种种问题,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胡滨认为:“网络借贷问题中,监管缺位是目前最大的风险。首先要理顺监管关系,明确监管主体;其次要建立分工体系,银监会和地方金融、行业协会有合理分工;再次,要与公安、信息、网监建立协调机制;最后,要现场监管问题机构。”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出现了新趋势,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城镇化增速减缓呈现出减速趋势;发展理念与环境出现变化;创新驱动、工资上涨导致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保障市民化,补齐短板;从单向流动转向双向流动;农村劳动力质量退化。”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提出,2015年12月12日达成的巴黎气候协定,是对自然气候价值的认定。中国发展的价值理念已经全面、深入转型,提出了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概念,有利于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学部委员张晓山认为,粮食安全政策面临创新:“今后粮食安全的基点应该放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坚持市场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仓库、仓储的去库存化是当务之急。”针对土地问题,张晓山建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中,需要明确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定义,同时,要明确确权将必然受到承包关系的制约。

  学部委员吕政指出,在关注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仍要意识到目前需求侧的问题,当前,需求不足,需求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蔡昉对供给侧改革问题进行了厘清:“当前,中国的经济问题重点在于解决供给侧问题。周期问题并非供给问题。供给侧问题关键在于提高生产率,进行结构性改革。”

  (光明日报记者 杨谧)

上一篇:韩振峰: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认识过程
下一篇:辛鸣:全面从严治党新意蕴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