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李颖科:积极参与国际智库平台对话 创新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

  作者:陕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李颖科

  当前,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之间通过人文交流,可以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共鸣与共识的桥梁,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人文交流已经越来越凸显其深厚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我国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欧盟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分别建立了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人文交流已经同政治互信、经贸合作相辅相成,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支柱。人文交流的巨大潜能及其正在显示的根本作用或可归结为三点:第一,为中国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升级转型提供有利的舆论环境;第二,为当今世界的紧张关系和利益格局输入必要的平衡机制;第三,为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奠定持久的长效基础。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对于新型智库建设而言,研究人文交流的特性,优化人文交流的内容,丰富人文交流的载体,改进人文交流的技巧,积极参与国际智库平台对话,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研究,建立与国际知名智库交流合作机制,有助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对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我国智库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创新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贡献智慧。

  新型智库优化人文交流的内容

  人文交流的开展离不开自身丰厚的人文资源和软实力的发挥,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蕴藏有无比丰富的能够催生软实力的潜在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发掘、合理利用这些丰富的软实力资源,就能够使中国在开展人文交流方面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并发挥出强劲的效用。新型智库应充分研究、挖掘符合中华民族和各交流对象的民族特性、心理情感、审美需求、思维模式等,总结各民族人文特性,提炼出具有“中国基因”、“中国特色”的人文软实力。

  各个民族和国家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这些文化和资源都是基于本民族特性、区域环境、价值取向而生长成熟。世界和平发展离不开人文交流与文明对话。新型智库应该站在引领文明之先、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历史高度,优化人文交流内容,求同存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既要积极利用现有平台和传统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合作和交流;也要充分发挥各文化交流主体的重要作用,形成强大的合力机制;更要善用恰当话语体系,形成最广泛共识,在“和平、包容、共赢”的发展理念下,形成“平等、尊重、借鉴”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局面。

  新型智库改进人文交流的技巧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丰富载体。再好的人文内容,如果没有很好的载体渠道表现、阐释和传播,无疑是事倍功半。因此,新型智库要着眼于一带一路大时代大背景,立足传统的人文交流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创新、丰富我国人文交流的载体和渠道。一是要充分利用好教育交流、文化交流、青年交流、艺术交流、科技交流、媒体交流、影视交流、体育交流、旅游交流、文物展演交流等传统交流模式。二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大数据资源,提升人文交流的效能和质量。大数据时代以前,受制于空间阻隔和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有限的人文交流成效不显,质量不高。但随着网络技术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可以消弭这一现实障碍,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技术,如网络新媒体、自媒体传播进行全天候、即时性交流沟通,丰富人文交流载体。

  在和平、包容、共赢的发展理念下,人文交流应坚持平等、尊重、包容的话语体系,文化软实力切勿包装成硬力量,避免因不当的话语使用引起外界疑虑和反感。新型智库应积极对人文交流的参与者进行培训。就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如教育合作、生态文明、宗教文化、遗址保护等议题,各国政府的知识、能力、经验和人员配备不足,很多参与人员对这些议题的性质、内涵仍不甚了解,应积极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和智力支持。

  新型智库参与人文交流机制创新

  在全球思想激烈碰撞的今天,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与发展,给全球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理念既强调中国特色,又符合“一带一路”倡议主旨;人文交流主体既强调国家和政府主导,又突出民众参与、互动和广泛性;人文交流的载体既立足传统特点,又要充分利用时代创新。新型智库在参与人文交流的机制创新方面大有可为,为真正把“中国方案”、“中国精神”、“中国价值”造福于全人类伟大的文明进程,新型智库可在如下领域发挥自身作用。

  第一,倡导落实“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可在“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建立一个高级别机制,以协调致力于在“一带一路”倡议议题上促进中外协作的人文交流活动。应将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纳入到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话的机制中,从而使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各国沟通协商的基础更加广泛与深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间互信。

  第二,积极利用现有对话交流平台。对接现有发展成熟的区域合作机制,依托上合组织、欧亚联盟、中国—东盟机制、南盟、阿盟、海合会等地区机制,有效地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服务,共同应对各类不稳定因素、协商共建项目、实施机制创新。

  第三,要充分发挥各类型智库的重要作用。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融会对外文化交流的合力。如学术研究型智库可加强与有关国家合作研究丝路沿线的历史遗存和文化传承,共同挖掘历史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认同和相互理解;鼓励社会组织、各类文化团体及机构参与和承担人文交流项目,助推文化“走出去”;民间智库可推动人文交流,让沿线百姓彼此了解,消除偏见和误解,推动区域间、市民间交流与合作;文化产业智库可利用文教融合通道,引导和鼓励海外留学生、出境游客积极参与所在地的文化活动,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

  第四,加强人文交流效果评估,建立人文交流激励奖惩机制。人文交流的效果决定了人文交流的可持续性。因此,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符合中国特色的人文交流评估体系和激励奖惩机制,以对人文交流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估,用于确保人文交流活动更加有效。

  地方智库参与人文交流的经验

  人文交流是丝路精神的核心要义,是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是“一带一路”倡仪的重要驱动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陕西发挥自身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着力构建“五大中心”。在扩大对外交流方面,陕西举办了一带一路海关高层论坛、上合组织经贸部长会议。2013年,欧亚经济论坛发表《西安宣言》。2015年,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形成《西安倡议》。在人文交流方面,陕西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旅游博览会、电影节等丝路人文交流活动,开通20多条丝路国际旅游线路。陕西推动“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名录,并获得成功。陕西高校与境外60多所高校开展了校际交流,每年为中亚国家培养1200多名留学生。前不久在西安举办的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上,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客商汇聚在这个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不断升温的人文交往,正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

  省级社科院、社科联自身拥有一定的研究力量和研究平台,是地方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智库体系建设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深厚的丝路人文资源优势,如何利用这一独特的优势,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新模式,是陕西社科联的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陕西省重点围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等5个重点领域,充分发挥政府和民间两个方面的力量,政府主导、民间辅助,积极参与国际智库平台对话,共同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的构建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有目共睹的成绩。

  越是在全球处于变动格局的今天,智库的力量就应该越强大。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智库平台对话,创新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加强合作与共赢、规划与执行、服务与担当,中国的发展必将大步向前,谱写全球化、全球治理的新篇章。

上一篇:周湘智:以机制激发活力 循大道稳健前行——2016年中国社会智库建设回眸与未来展望
下一篇:邵维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