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四路红军长征出发时,总人数共20.6万余人,途经14个省,共进行师以上规模的战役战斗120多次,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包括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吴焕先等高级将领。长征结束时,红军共保留下5.7万余人。
■ “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下了树身和树根。”后来的历史证明,经过长征熔炉锻造淬火的党和红军,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中国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中坚力量。
■ 回顾长征,在我们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关头,是什么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毫无疑问,决定性的因素,是我们党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坚强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惨痛教训,使党和红军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但如果不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是搞“左”倾教条主义,就会搞糟甚至葬送革命。遵义会议摒弃了“左”倾错误,迈出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决定性一步,从此我们党把中国革命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 他们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经受了人体极限的挑战,始终表现出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漫漫征途洒遍了红军将士的鲜血,万水千山掩埋着民族英雄的忠骨。他们坚信党的事业一定会成功,人民的事业一定会成功。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用理想和信念、意志和力量、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震惊世界的东方奇迹。今天,我们纪念长征,重温先辈走过的光辉历程,汲取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长征是在党内发生严重“左”倾错误、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受到极大损失的情况下发生的。1933年9月,蒋介石集团置九一八事变以来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于不顾,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共临时中央在指导方针上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照搬共产国际决议和指示,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否认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排挤毛泽东同志对中央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全面否定毛泽东同志在指导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正确主张,把红军指挥权交给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先是采取进攻中的冒险主义,进而采取防御中的保守主义,最终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作为中国革命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能否在长征中自我革新,纠正自身错误,将被动退却导向胜利进军,这事关中国共产党的存亡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长征由红军的西进突围开始,逐步发展为南方各地苏区红军部队向西北地区的战略转移。先后参加长征的红军有四路:中央红军(后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后编为红二方面军)。其中,中央红军长征历时1年,行程2.5万里;红二十五军长征历时10个月,行程近1万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1年7个月,行程1万余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近1年,行程2万余里。四路红军长征出发时,总人数共20.6万余人,途经14个省,共进行师以上规模的战役战斗120多次,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包括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吴焕先等高级将领。长征结束时,红军共保留下5.7万余人。
巨大的牺牲迎来了革命的曙光,卓绝的苦难换来的是革命的辉煌。长征中,党和红军屡陷死地,险象环生,与强敌的血战伤亡惨重,纠正党内错误的斗争惊险曲折,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无与伦比,最终胜利到达陕甘宁地区,实现红军主力大会师,并以陕甘宁根据地为大本营和出发点,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可以说,长征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发展的新路,以其特有的伟力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二
我们党领导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进行的长征,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在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历史证明,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才能完成这样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
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军“剿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长征之初,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红军已是死路一条。然而,经过殊死搏斗,红军最终冲破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汇聚西北。“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下了树身和树根。”后来的历史证明,经过长征熔炉锻造淬火的党和红军,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中国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中坚力量。
长征促进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是在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党和红军虽身处逆境,但从未放弃抗日的根本主张,始终以谋求国家独立和民族生存为己任,高举抗日救亡的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极大地影响了全国,特别是影响了东北军和西北军,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形成了全国抗战的局面,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长征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走向成熟。长征及其初期的被动局面迫使全党进行深刻的反思,在党的领袖、指导思想等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上作出历史性抉择,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党的思想路线回到马克思主义正确轨道,走上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长征也是对红军队伍的一次重大磨砺。经过长征,党和红军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实现了党中央对整个红军的集中统一指挥,牢固确立起党指挥枪的原则;促进了广大指战员特别是高级将领对毛泽东同志军事思想真理性的认识,开始确立毛泽东同志在人民军队中的统帅地位;进一步增强了全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广大官兵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战斗意志更加顽强。
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党和军队优良传统、作风的高度凝结,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深刻浓缩。历史证明,长征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三
红军长征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
长征的胜利是党的领导的胜利,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首要条件。回顾长征,在我们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关头,是什么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毫无疑问,决定性的因素,是我们党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坚强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长征中,有三个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全局性问题:选择正确的战略方向,解决向哪里去的问题;实施正确的军事指挥,解决掌控行动主动权的问题;贯彻党中央的战略决策,解决全党意志和全军行动高度集中统一的问题。解决这三个问题,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党的领导核心和领导集体。长征中,我们党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在惊涛骇浪中校正航向、力挽狂澜,领导党和红军走出险境,走向了胜利。人们从长征中更加深入、全面了解了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理论指导,源自于他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是由于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能够制定并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才能够实现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够从根本上统一全党全军思想,凝聚全党全军力量,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长征的胜利是独立自主的胜利,重视自己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开创新局面的基本要求。“左”倾教条主义显著的特征,就是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指示,迷信和盲从苏联经验,严重脱离中国革命实际,拒绝并压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而使我党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也丧失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资格和能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惨痛教训,使党和红军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但如果不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是搞“左”倾教条主义,就会搞糟甚至葬送革命。遵义会议摒弃了“左”倾错误,迈出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决定性一步,从此我们党把中国革命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独立、审慎而正确地制定适合革命形势和任务的战略决策,自主决定仗怎么打,路怎么走,特别是自主推举值得信赖的领袖,提出全民族抗战的政治主张,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在长征的队伍里,有年近花甲的老同志,有稚气未脱的“红小鬼”,有柔弱而刚强的女战士,有行动艰难的伤病员,他们都心甘情愿地把个人小我融入革命大我,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无不表现出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面对雪山草地,他们更有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他们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经受了人体极限的挑战,始终表现出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他们矢志不渝地为党的事业奋斗,无怨无悔地跟着党走。漫漫征途洒遍了红军将士的鲜血,万水千山掩埋着民族英雄的忠骨。他们坚信党的事业一定会成功,人民的事业一定会成功。坚定的政治信念,点燃了红军将士的革命激情,凝聚了他们的坚强意志,坚定地跟党走。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长征中,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理想信念的伟大作用。历史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我们军队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真正优势所在。
长征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永葆党的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长征,军事上无后方、无依托,环境恶劣,敌人强大。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红军将士也从来没有忘记党的根本宗旨,一直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时时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他们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开仓济贫,废除苛捐杂税。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部队严格遵守民族和宗教政策,严守群众纪律。红军的行动,使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红军是真心为人民谋利益的,是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战的。所以在长征中,人民群众积极帮助红军筹粮筹款,热情地给红军当向导送情报,心甘情愿地救护安置伤病员,积极报名参加红军。“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长征的胜利,再次验证了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长征的胜利是红军的胜利,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国家与民族的坚强柱石。“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长征中,党领导的红军以其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经受住了残酷战争环境、恶劣自然条件和尖锐党内斗争等多重考验,创造出由败转胜、以劣胜优的辉煌战绩。这是因为,红军坚持了党的绝对领导,牢固确立起党指挥枪的原则;红军中党团组织积极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强有力的保证作用;红军坚决抛弃了错误的军事指导和作战方法,实行了一整套与当时战争形势相适应的正确的战略战术。在血与火的残酷环境中,广大红军将士不怕艰难困苦、英勇奉献,百折不挠、自强不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依靠群众、团结奋斗,激发出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赴汤蹈火、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就是我们新的长征。让我们继承优良传统,弘扬长征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军事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