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伟大的长征精神,远超悲情意识

  ■长征途中,面对数倍于己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史料统计,四路红军长征出发前共有将近20万兵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五六万人,损失至少15万名红军指战员。牺牲烈士名单中,包括大量的以红军高级指挥员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挫折和错误一方面损害党的事业、损害人民利益,另一方面又从反面教育了党、教育了红军,使我们党获得宝贵精神财富,使红军获得更强的战斗力

  ■红军到达陕北后,建立陕甘宁根据地,使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中国革命重心从“红土地”到“黄土地”的战略转移,最终将延安建设成为中国的“红色之都”。以此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长征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今天对长征精神的理解,不只有悲情意识,不只是悲伤感怀,而更多地蕴藏着乐观精神和奋斗精神

  作者:徐光寿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红军长征,是震惊中外的大事件,是人类历史的壮举。据《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统计,党所领导的红一、二、四和二十五军共四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历时两年多,转战6.5万余里,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大会师,而且胜利完成中国革命重心的战略大转移,开辟了抗日救亡的新局面。

  红军长征有悲亦有喜,由悲转喜自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值得分析和总结。

  挫折之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严重失利,使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形势的急转直下和红军长征的匆忙开始,更由于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仅中央红军在强渡湘江后就损失了半数以上,给中国革命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导致除陕甘以外各主要根据地的丢失和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组织的严重破坏”。中国革命形势跌入低谷,中国共产党再次遇到严重失败的考验。在血与火的考验、煎熬中,若非毛泽东同志等人一路上与教条主义的坚决斗争,“左”的错误还会延续,危害还会扩大,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是红军一次重大挫折,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一大挫折。

  挫折之二:长征途中严酷的军事斗争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吞噬了无数战士的宝贵生命,红军再次蒙受巨大损失。

  长征途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史料统计,四路红军长征出发前共有将近20万兵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五六万人,损失至少15万名红军指战员。牺牲烈士名单中,包括大量以红军高级指挥员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所研究员翟清华介绍,共有35名师以上指挥员在长征中牺牲。

  阳光总在风雨后。挫折和错误一方面损害党的事业、损害人民利益,另一方面又从反面教育了党、教育了红军,使我们党获得宝贵精神财富,使红军获得更强的战斗力。

  首先,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进入党的领导核心,逐步确立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政治基础。没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严重挫折,就没有广大干部战士对“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和危害的清醒认识、坚决抵制,就没有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就没有毛泽东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层,就没有独立自主精神的恢复和实事求是思想的回归,就没有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其次,长征在沿途撒下革命的种子,创建红色政权,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长征不是溃逃,红军更不是流寇。党和红军把由失败引起的战略退却变为北上抗日的战略进军,一路宣传党的主张、创建红色政权、组织地方武装。长征路上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种子,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喜讯。

  最后,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使之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结束后,保存下来的红军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党的精华,构成了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的骨干。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军事力量在长征前曾经达到过30万人,因为犯错误,后来剩下不到3万人,不到十分之一。重要的是在困难的时候不要动摇。3万人比30万人哪个更强大?因为得到了教训,不到3万人的队伍,要比30万人强大。

  长征途中涌现出三位独臂将军贺炳炎、余秋里、晏福生,长征的熔炉使他们的躯体不再健全,但理想和信念更加坚定。余秋里在晚年回忆录中说:“是理想和信念的力量,鼓舞我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艰苦的磨练,进一步坚定了我的革命信念,锻炼了我的革命意志。经过长征,我更加坚信,任何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了有坚定信念的共产党人。”

  长征的胜利,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这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军到达陕北后,建立陕甘宁根据地,使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中国革命重心从“红土地”到“黄土地”的战略转移,最终将延安建设成为中国的“红色之都”。以此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陕甘宁根据地的建设经验,对全国有着积极的指导和示范意义。解放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设和巩固“三三制”原则的确立、土地改革的进行,一方面团结了最广大的中间力量共同革命;另一方面,为我们党后来取得政权、进行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些都是长征带给我们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胜利,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喜悦”。没有长征中吃过的亏,就没有我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节节胜利。就此而言,长征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今天对长征精神的理解,不只有悲情意识,不只是悲伤感怀,而更多地蕴藏着乐观精神和以苦为乐的奋斗精神。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曾说过,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他对长征的理解是深刻的——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斯诺使用了一系列充满赞美的词汇,来赞扬红军的战斗精神,不仅客观,而且蕴含着对长征从“悲剧”到“喜剧”的某种情感转换的深刻理解。

  众所周知,毛泽东同志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词,历来脍炙人口、鼓舞人心。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音乐片《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其实也传递了一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这部组曲以深刻凝练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热情讴歌红军在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颂扬了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些高雅艺术给了我们永远的艺术享受和不尽的喜悦欢乐,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长征精神超越悲情意识的见证和记忆。

上一篇:中国道路,打破西方模式垄断
下一篇: 陈晋:长征之于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意义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