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四个自信”既是回望历史,更是面向未来。我们将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尤其需要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不走“老路”和“邪路”。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吸取历史教训,正确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把握时代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高举改革旗帜,逢山开路,遇河搭桥,敢闯敢冒,攻坚克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坚持和平发展,超越西方大国靠殖民主义、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强国的老路,走开放、合作、共赢的“人间正道”,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定理论自信,防止指导思想多元化。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并始终把它作为指导思想。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既不忘“老祖宗”,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防止从“本本主义”走向“胸无本本”,把马克思主义边缘化;又要“说新话”,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着眼于当下突出问题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二要坚持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定理论自信,就要科学对待毛泽东思想,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三要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当代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绝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坚定制度自信,决不照搬西方“飞来峰”。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风景独好”,我们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一要深刻把握“鞋子理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适合自己国情的制度就是好制度,而不取决于西方的“眼神”。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民主集中制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二要坚决拒绝“飞来峰”。我们不排斥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的“飞来峰”,否则会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三要克服西方“民主迷思”。西方选举制度说到底是“钱主政治”,选择什么民主制度并没有“普世价值”,我们要吸取一些国家的历史教训,决不搞多党制、三权分立、议会制、联邦制。四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制度自信,并不排斥政治体制改革,但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定文化自信,战胜西方文化“转基因”。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今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他在“七一”讲话中又重点阐述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一要让传统文化涵养现代文明。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现代文明的重要源泉;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阐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理念,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得益彰;重视挖掘开发“沉睡”的文化资源,让它“活”在现实生活中,由静态的“文化底蕴”转变为动态的“文化表情”。二要让革命文化成为“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使之成为植入内心深处的“红色基因”,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激活和更新,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三要让先进文化奏响时代强音。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面对杂音噪音及时发声,不做“沉默的羔羊”,面对西方文化“转基因”敢于亮剑,不做“优雅的绅士”。四要让文化出口支撑文化强国。更加大胆地“走出去”,在“与狼共舞”中展示形象、赢得主动、扩大出口,建立起引领世界思想文化的“中国主张”“中国模式”“中国标准”“中国经验”。
(邱炜煌 作者为江西省党校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