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重要观点指明了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广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创新用好“理论+”宣讲模式,培育打造“红提包”宣讲品牌,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六进”全覆盖,为基层理论宣讲做加法、赋能量,使党员干部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的生命力、亲和力、感召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发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为广阳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做法与成效:“理论+小微课堂”“理论+文艺演出”“理论+志愿服务”“理论+云端平台”,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理论+小微课堂”,面对面宣讲与群众零距离互动。群众在哪里,宣讲课堂就搬到哪里。广阳区创立了10个“红提包”宣讲团,在努力打造这一品牌的同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邀请区人社局、审批局、司法局、妇联、团委等区直有关单位主管副职和业务骨干,深入辖区企事业单位、村街社区、校园等开展“靶向”宣讲,将“宣讲课堂”从机关会场搬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家庭庭院、红色展馆等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为他们讲政策,与他们唠家常,变“单项输出”为“双向互动”,倾力打造群众身边的“流动课堂”,让理论宣讲处处开花、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共开展“红提包”助企宣讲60余场次、田间地头惠农政策宣讲30场次。充分用好国际花园社区党史微展馆、馨境界社区“初心馆”、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航天博物馆等“红色教育阵地”资源,组织在校师生开展“理论+研学”宣讲活动16场次,800余名师生在沉浸式课堂中学理论、受教育。
“理论+文艺演出”,为基层理论宣讲添活力、聚人气。将宣讲与文艺演出、书法表演、快板曲艺等相融合,用好“五四”“七一”“十一”以及元旦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创作排练了一批弘扬主旋律、体现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和节目,通过一首歌曲、一个舞蹈、一段快板等“小切口”,讲透讲实党的创新理论“大道理”。广阳区万庄镇高家营村充分发挥村文化广场作用,通过文艺演出、“三下乡”等活动,将宣传工作融入到和美乡村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打造村风文明的新村庄;辖区银河艺术团、曲苑曲艺社等社团的文艺志愿者开展文艺宣讲活动110余场次;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文化名家工作室等基层理论宣讲阵地作用,先后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30余场次,惠及群众8000余人次。
“理论+志愿服务”,让理论宣讲与为民服务同频共振。依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引领,9支志愿服务支队、13支志愿服务分队、160余支相关大队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组建教育、科技、司法、农业、卫生等行业领域志愿者宣讲团,以“星期六文明行动”“学雷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月”、党员包联等为载体,深入群众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宣讲活动,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理论+服务”宣讲活动120余场次,组织环境卫生净化、文艺演出、公益普法讲座、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350余场次,服务辖区1.8万余人次。广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被评为省先进志愿服务组织。
“理论+云端平台”,拓展理论传播路径,实现受众全覆盖。利用钉钉群直播、腾讯会议、强国视频会议等网络平台,打造“便民化”网络宣讲阵地。在“冀云广阳”APP、网信广阳公众号、时代广阳网站等平台开设理论专栏,推动理论宣传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直播“云宣讲”,邀请各部门理论骨干、优秀教师、志愿者等录制宣讲视频80余条,广泛在域内媒体、“两微一端”、微信工作群等网络宣讲矩阵进行刊播、转发,累计1.1万余人次浏览观看。“冀云广阳”云直播宣讲16场次,参与互动人数达7300余人次,打破了线下宣讲的局限性,扩大了理论宣讲覆盖面,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的大宣讲格局。
目前,全区10个“红提包”宣讲团整合吸纳各领域宣讲队员180余人,打造了文化名家工作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区融媒体中心等线下线上融合宣讲阵地。先后涌现出“岳鹏老班长”普法宣讲、馨境界社区“初心馆”红色宣讲、郭宝艳文化名家工作室文艺宣讲等一批基层宣讲典型。通过全方位、多层次、互动式、特色化的“理论+”宣讲活动,形成了“1+10+N”(一个宣讲品牌引领,10支宣讲团示范带动,N场特色活动联动)多点开花、全面覆盖的宣讲工作新局面。“红提包”宣讲品牌的带动力、辐射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都在不断增强。
启示和思考:深入研究落实好“讲什么”“怎样讲”“哪里讲”“谁来讲”,党的创新理论就会“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丰富而扎实的基层宣讲工作中,我们真正认识到:新形势下做好党的理论宣讲工作,既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导向,又要紧密贴近群众、通俗易懂,做到内容实、形式新、阵地广、队伍强,让理论宣讲既“有意义”又 “有意思”,才能真正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
一是宣讲内容通俗化,在“讲什么”上精挑细选。坚持调研先行,通过调查问卷、一线调研等方式,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具体需求,针对不同受众特点设计宣讲主题,明确宣讲内容,实现基层群众“点单”、牵头部门精准“派单”、专业宣讲小队“接单”的宣讲服务模式。避免照本宣科“说教式”宣讲,以群众身边的事和关心的事为切入点,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用“百姓话”讲好“百姓事”,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二是宣讲形式多元化,在“怎样讲”上走心走新。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做好传统宣讲的同时,通过互动问答、文艺演出、便民服务、技能培训、公益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灵活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切实增强理论宣讲阐释的吸引力。充分运用抖音、快手、“两微一端”等群众普遍关注并使用的新媒体平台,通过云端课堂、短视频、网络直播、融媒体产品等,大力打造线上宣讲平台,扩大宣讲覆盖面。
三是宣讲阵地特色化,在“哪里讲”上突破创新。盘活用好基层宣讲阵地,将宣讲地点由集中会场延伸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公园商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所、站)、社区(村街)文化广场等贴近群众的特色场所,同时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河北干部网络学院等线上优质平台作用,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宣讲矩阵,倾力打造群众“身边”和“指尖”的宣讲课堂。
四是宣讲队伍亲民化,在“谁来讲”上规范壮大。做好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关键在人。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理论骨干的教育培养,定期举办培训班,不断提升宣讲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宣讲水平,将宣讲工作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通过组织演讲、竞赛、先进评选等形式,广泛发掘并吸纳道德模范、社区工作者、驻村干部等百姓宣讲员和法律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等专业领域的宣讲人才,进一步壮大宣讲工作队伍,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有效增强理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切实提升宣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