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全面深化与京津的产业协作

全面深化与京津的产业协作

武义青


■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

■充分利用京津的研发优势和智力资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领河北产业迈向中高端,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优化产业支撑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经过十年的努力,京津冀产业协同取得明显成效,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快车道。产业协作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全面深化与京津的产业协作,聚焦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推动河北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助力提升产业国际竞争优势。近年来,京津冀产业协作正呈现新的变化,即由单个企业、单一项目对接向产业链供应链联动转变。2023年11月,京津冀联合发布了“六链五群”的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标志着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将在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上实现新突破。

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是要大力破除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集群联合建设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协同发展活力。二是要加强“链主”型领军企业培育,筑牢“链主”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优势地位,强化对集群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构建,通过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稳定性和竞争力。三是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联合创新,提高集群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支持企业联合创新,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共享创新成果,提高研发效率。四是要大力培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养先进制造业“隐形冠军”,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快速梯次成长。五是要建立集群内企业分工协作的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机制,促进企业间的协作,实现技术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等,形成新的创新生态系统,为集群企业厚植发展沃土。

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层基础,潜力巨大。河北有钢铁、装备制造、石化、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有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要充分利用京津的研发优势和智力资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领河北产业迈向中高端,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分析国内外市场特别是京津市场需求和特点,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加强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推动产品向标准化、高档化、品牌化、精细化、功能化和时尚化转变,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助力传统制造企业向服务化升级,提供工业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信息增值或智能服务,不断衍生新业务模式和新产业形态。促进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引进京津科技智力,推动产业技术不断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以数字经济为产业结构升级赋能,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将数字技术融入生产的各个环节,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提升工作效率与产品的精准度,推动产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聚焦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重点,围绕5G、集成电路、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数字核心技术,探索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三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要深入推进钢铁、焦化、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火电、垃圾发电等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开展工业节能和绿色标准化行动,全面实施减排升级改造,全方位治理环境污染。同时,推动开展“绿色工厂”创建行动,通过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能源低碳化、废物资源化,鼓励支持企业打造绿色环境、升级绿色产线、研发绿色产品,促进节能降耗、低碳高效发展。

共享京津优质创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起主导作用,以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目标是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京津冀创新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河北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优化产业支撑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加强与京津创新协同,深化与京津科研院所在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主动对接北京中关村、天津天开园等创新资源,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依托河北算力优势,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合作,推动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转化产业化。二是与京津共建一批中试基地、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技术交易中介平台,推动技术交易机构数据互联互通。三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与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量,提升京津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积极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四是创新特殊人才吸引和使用政策,主动对接京津人力资源相关部门,吸引更多京津科技人才到河北创新创业,吸引京津离退休科技创新人员参与河北产业发展。五是加强与京津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河北建设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提供人才支撑。

积极吸引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落户河北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着力抓好标志性项目向外疏解,接续谋划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吸引更多北京企业落户,促进本地发展。要提早谋划,及时掌握疏解清单,细化实化配套措施,加大交流合作,协调落地各项工作,积极吸引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落户河北。

要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疏解央企带动作用,加快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搭建一流创新平台,积极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要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全力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在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技术联合攻关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使企业能落得下、留得住、发展得好。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在行业规划、产业布局、行业自律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河北企业与京津企业开展经贸项目、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为不断深化京津冀产业协作发挥积极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是全面深化与京津产业协作的重要保障。河北要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针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提出新的撬动性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要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在条件较好的地区设立“飞地”或享受“飞地”政策,共享改革发展红利。要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推出新的撬动性举措,实行和创新高端产业引入和发展机制、产业高端化提升激励机制、高端人才培育和生成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吸引京津产业的“政策高地”。要围绕商事制度、监管执法、政务服务、跨境贸易、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发力,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进企业开办、变更、注销规则统一、流程统一,开展营业执照异地“办、发、领”,推动登记数据联网和数据交换,实施跨区域投资企业注销信息共享等创新措施,构建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商事制度体系;创新联合监管模式,推进反垄断、药品安全、税务、生态环境等跨区域监管协作;推进与企业发展、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不断提升区域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研究员、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上一篇: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主体性
下一篇: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 提升河北文旅影响力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