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迫切,公共服务的均衡问题、可及问题日益凸显。人们不仅希望获得适宜的公共服务产品,还希望获得的过程能够便利和经济,获得的结果更加均衡。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对人民这一迫切需求给予了积极回应。从“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提供“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党和国家一直关注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及普及性,就“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作出部署,既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也为做好公共服务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的内在要求
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相关中介机构履行法定职责,并且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要求,为其提供帮助或者办理有关事务的行为。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两大类。在未来五年和更长一个时期,我国要大幅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均衡性,明确公共服务供给端的新导向。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增强均衡性,要求更加关注区域、城乡、群体之间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社会成员公共服务获得的差异性,是均等化的拓展和提升。增强均衡性,要求更加重视公共服务供给端的改革创新,既包含国家宏观层面的公共服务供求均衡,又包含地方各层级的公共服务供需适配,体现了公共服务投入和产出全过程的均衡。
可及性,突出公共服务需求端的体验感。公共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增强公共服务可及性旨在提升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提高公共服务的使用效率,优化公众公共服务体验感受。增强可及性,既强调空间可及、公共服务设施在空间布局和距离上便利可达,又重视内容可及,公共服务产品可利用、价格可承受、质量标准化、安全有监管。
公共服务的分布具有非均衡性、不可及性。公共服务“中心与边缘”的空间分异性,会使“边缘”成为供给的短板,造成“边缘”人群使用公共服务的现实困难,而且有可能使“中心”成为人们扎堆的“堵点”、进入的“难点”、体验的“痛点”。从打破山川阻隔的交通线,到惠及偏远地域的服务点,从“家门口”的工作站,到“手头上”的APP等,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公共服务现象背后,都有着共同的内核:打破公共服务的空间阻隔,为人们能够“接近”公共服务项目提供可能场景。
●廊坊市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对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的实践探索
均衡性与可及性是互为关联的。虽然均衡性并不必然导致可及性,总量不足的均衡并不必然能让居民便利可及,但是,没有均衡性,也难以实现可及性。均衡性和可及性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均衡性重在缩小差距,可及性强调符合需要,两者都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对均等化模式的深化升级和内涵拓展,使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方向更明确、内容更可行。相应地,需要建构有助于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基本公共服务从“有”到“优”,做到“优质均衡”,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廊坊市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与北京不断加强公共服务合作。通州区是北京市第一个实现京冀协同供热的地区,从三河输送热源进入北京通州区的供热主管线总长约40公里。三河热源进京,不仅为北京带来了充足的热源,还形成了京冀两地在各自优势领域互补合作的新模式。与此同时,北京通州新城污水厂则将处理后产生的中水输送至三河,作为其冷却水。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发电企业的用水成本,减少了水污染。
大力提升政务服务一体化水平。截至目前,已有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294项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区域通办”,还设立了“区域通办”专窗、自助服务终端等。
教育,民生之基。自2023年以来,我市4所中职学校与天津3所中职学校开展了“2+1”联合培养,三河、大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分别与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开展“3+2”贯通培养。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北京实验学校等14所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合作办学。我市不断推进与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在校际交流、校长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
医疗,民生之需。从2023年3月10日起,北京市参保人员在廊坊就医实现北京市医保目录、北京市报销比例直接结算;从2023年4月1日起,京津冀参保人员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无需办理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北京养老服务项目向我市延伸。市人民医院等16家医疗机构实现京津冀区域临床检验结果互认,14家医疗机构实现京津冀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我市与京津优质医疗机构通过设立分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办医、科室共建、专科协作、技术合作等形式开展合作,与京津主院区医疗资源深度融合,大力拓展诊疗服务规模,不断提升一体化医疗服务能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协同发展蹄疾步稳,携手同心共赢未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市更加积极地引进京津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探索实践从普遍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向“幼有优育、学有善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提升,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共同创造“幸福同城”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系中共廊坊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