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彰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活力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张小平 蔡惠福

面对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媒介的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面对许多新的情况,在思想理论的交流中,怎样提高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说服力、影响力和指导力,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与实际需求“有效对接”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形成,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以报刊为武器的斗争实践中,针对进步思想传播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的结晶,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重要理论观点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实践背景。正是通过对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报刊活动种种问题的回答,得出了他们对人类传播活动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人民报刊、无产阶级报刊以及无产阶级政党报刊的思想,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者们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运用其中蕴含的基本立场、科学方法和理论精神,针对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实践中的不同问题,进行新的探索、总结新的经验、提出新的思想,既建构着解决理论问题的理论,也建构着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概念、范畴及思想体系在追随时代、回应现实中不断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成果也是这样丰富、完善和发展起来的。时代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创新的生长点。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新媒体技术引发的传播样态的变迁,使媒体不只是既有功能的延伸、拓展和增强,而且作为社会的构成性要素正改变着人们既定的生产关系、生活关系和交往关系,并进而开拓了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崭新尺度。这种“百年之未有”的时代之变、社会之变、媒介之变,使得如何重新定义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功能作用、基本规律;如何重新认识媒体与社会、媒体与政治、媒体与文化、媒体与技术、媒体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如何创造新的新闻信息生产机制、模式和方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与此紧密相连的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新形势下,怎样更好地坚持党性原则、更好地坚持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更好地坚持新闻真实性、更好地进行正面宣传、更好地创新新闻表达形式和话语等问题,需要去回答、去求解。正是在这一点上,显出了我们的薄弱和不足。理论与现实“两张皮”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理论研究未能形成结构性、系统性的解释力,难以为实践提供新的启发和富有前瞻性的引领。缺乏问题意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从具体问题入手,着眼于发现、解释、回答当下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观念、新的话语,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对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和“有效供给”,才能推动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充分的当代性中保持活力,实现其引领和指导实际的作用。

贯彻理论彻底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论、核心观点、重要思想,只有获得人们充分、系统的信任,被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认同,才能顺畅地走进大众的心中,其影响力、指导力才能提高。先要说服人,才有影响力;只有让人真信,才能让人真用。

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说服力?这就必须在追求理论的彻底性上下功夫。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换句话说,理论必须彻底,才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特质决定了它具有内在的彻底性。它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顺应人类传播文明健康发展的要求,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信息传播行为的观察和总结;对信息传播本质和规律的思考和发现;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任务的阐述和规定。奠定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新闻理论基石之上,紧随时代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传播特性、新闻传播实践、新闻传播变革同样具有强大的概括力和解释力。因此,它赋予了我们坚强的自信。我们在阐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特别是中国化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创新、用它指导当下实践时,也要高度注意并努力贯彻彻底性原则。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诠释解读,必须抓住根本、揭示本质,充分展示其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释放其说明现实、改造现实的强大能量,用不容置疑的科学性维护其合法性。特别要注意遵从理论阐述的逻辑规则,保证理论在逻辑上的自洽性,把道理讲准、讲清、讲透、讲全。

如前所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如果我们讲理不充分、论证不周密,绕着难点走、躲着疑点行,解不开人们心中的扣子、拉不直人们心中的问号,就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解释指导现实的巨大力量,而这与思想理论供给不足和理论的不彻底性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这里还涉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不能被西方新闻传播理论牵着鼻子走,掉进西方的话语陷阱不能自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自己的理论框架、研究立场、研究范式,不能用西方的新闻传播理论来“套”来“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更不能指望用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来解释解决中国的新闻传播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成果的理论彻底性,必须根植于中国特质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之中。对西方新闻传播理论必须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

抓住理论更新主动权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其发展历程中,始终贯穿着自我审视、自我批判,这是一个不断扬弃、修正、完善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成果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我批判精神。比如,对媒介功能的认识从政治功能到多元功能的拓展,对报刊指导性描述从工作指导向全方位指导的延伸直到今天的指导与服务并行等,都是在对既有理论观点的自我批判中一步步地走过来的。数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领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每前行一步都伴随着深刻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修正。善于自我批判,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充分自信,另一方面它也使我们更加自信。今天,面对思想文化的交流与交锋及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存在的挑战,我们要对那些违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基本纲领、基本原则的理论观点,对那些无视我们的价值立场,可能导致改变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和方向的思想观念,一定要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大胆发声、敢于亮剑。同时,也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内蕴的自我批判性思维对理论创造的重要性,通过主动自觉的自我审视、自我批判,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与那些不合时宜、有碍实践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作别,用新的理论驾驭新的技术,指导新的实践。同时,在积极主动的对自身的反思、批判和修正过程中,把理论更新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唯物辩证法批判功能的科学性在于,它的任何批判性否定都是以对现存事物的某种肯定为前提的,它是扬弃而不是否定一切。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自我批评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对一些过时的、已经难以指导当下实践的理论观点进行审视修正,要充分考虑它产生形成的历史条件,正确评价它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并要精心萃取出其中的科学因素,加以继承和利用。

上一篇: 立足时代和实践需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下一篇:牛青山:治国理政的核心关键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