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厚植雷锋精神 助力区域发展

厚植雷锋精神 助力区域发展

雷锋精神深度融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志愿服务工作路径纪实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梁晴




在当代,雷锋精神包含着理想信念、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近年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结合专业特色,立足区域发展,做好雷锋精神全过程、全概念、全员融入志愿服务路径探索,完善三套机制提振奉献精神,打通两个课堂提炼专业特色,抓住一个机遇创新服务内涵,真正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在实践育人的同时助力廊坊发展。

一、完善三套机制提振奉献精神

近年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不断优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反馈、评价机制,引导学生自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振奉献精神。

1.完善开展机制,鼓励自下而上自发申请。充分利用志愿汇APP,现有校院班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三百余个,缩短基层组织志愿服务申请流程,做好活动记录和数据整理。鼓励基层志愿服务组织自发对接社区,目前我校11个二级学院志愿服务组织对接社区76个,有效发挥高校服务区域发展职能。

2.完善反馈机制,定期做好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活动反馈。一方面,校青协实时跟进志愿汇工时、活动记录的数据更新,为各级组织开展活动做好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媒体矩阵对志愿服务成果加强宣传,以华航青年为主干,各二级学院官方公众号为枝干,在雷锋月等重大时间节点做好成果宣传。注重服务品牌孵化,以廊坊经济贸易洽谈会会务服务为例,对其进行多角度跟踪报道,深挖雷锋精神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支撑作用。

3.完善评价机制。做好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鉴定记录和优秀评选,引入综合鉴定机制,在重视工时数量的同时,重点考察志愿服务活动水平,在树立典型的同时,注重雷锋精神的传导,利用宣讲会等方式加大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以服务冬奥会为例,我校共有30名冬奥志愿者,在圆满完成服务任务后在校内及社会层面累计开展13场次精神宣讲,收效良好。

二、打通两个课堂提炼专业特色

学院打破课堂教学与二课堂活动的壁垒,提升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性,推进雷锋精神全内容融入高校志愿服务活动。

1.探索专业实践+志愿服务模式,结合专业特色打造专属服务品牌。将专业实践课程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发挥学生专业特色,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加强专业自信,培育敬业精神。2023年廊坊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学院派出翻译志愿者(英语专业)和会务志愿者(航空服务与艺术管理专业)150余名,用扎实的专业素质助力盛会召开。

2.探索大思政课+志愿服务模式,挖掘雷锋精神育人功能。结合思政课教学,党团课程,暑期社会实践等模块,拓宽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推动雷锋精神全方位融入。学院党课团课中固定包含志愿服务模块,鼓励采取支教、科普宣讲、助老助农等方式将暑期社会实践与返家乡社会实践计划和志愿服务活动相融合。

3.探索二课堂活动+志愿服务模式,拓宽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渠道。结合二课堂活动,特别是创新创业类赛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抓住创青春红旅赛道,调研河北等赛事平台,结合专业特色和区域特点,关注乡村振兴、非遗传承、临空经济区等问题,通过调研、推广等多种形式,找准落点孵化志愿服务项目。

三、抓住一个机遇创新志愿服务内涵

学院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挖掘廊坊联动京津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廊坊临空经济,会展之城、物流高地等发展热点,结合学院学科特色打造志愿服务品牌。近年来,学校师生志愿者服务北京冬奥会、廊坊经济贸易洽谈会、物流大会等大型会展活动展现风采;在助力廊坊创城、疫情防控等热点事件中勇担重任;在形成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方面,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形成了航天知识科普、便民家电维修、社区文化建设、主题志愿宣讲等系列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在充分弘扬雷锋精神的同时,全力提升志愿者志愿服务水平及思想素质,从而辐射带动廊坊区域精神文明整体发展。

(2023年廊坊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雷锋精神深度融入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路径研究,课题编号LFSZKT-2023007)

上一篇:深化校地融合 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