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既是一种以其科学性和真理性“改变世界”的理论,也是一种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历史性存在。这种动态的历史性存在内在地要求我们要对其进行历史性的理解。同时,目前存在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理解不透”的问题、“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的教条主义态度和用语录“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的实用主义态度以及“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等错误认识,也迫切地要求我们阐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及对这种历史性的理解。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历史性理解的前提性基础工作。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活的行动指南,“它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反映就是深刻的瓦解、混乱、各种动摇”。列宁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随社会生活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历史性,同时也说明了人对其不同理解的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中,就有马克思在世时论敌们的曲解、伯恩施坦的修正、前苏联的教条式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另辟蹊径的解读等不同的理解,可谓乱象纷呈。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曾说过,人们对马克思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每一个研究者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认识马克思。
在歧义纷呈的语境下,能否把握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本真精神就成为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历史性理解首要维度就是确认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还原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生形态,是祛除各种曲解误读、把握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的可靠依据。就这个意义而言,必须“回到马克思”。同时,历史是正本,文本则是副本,是对历史事实的阐发和反映。只有置于历史的事实之中的马克思经典文本的思想阐释,文本的解读自觉地接受相应的历史语境制约,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
阐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历史性理解的基本要义和重要内容。“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个重要解释原则,其主旨在于“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就是以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呈现出来的。因而,阐明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不断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历史性理解的题中应有之义与重要内容。
当前,“马恩对立论”“马克思和列宁对立”以及“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等观点在学界和社会上颇有市场。它们虽然观点各异,但共性的问题就在于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做过程性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之所以能够把握历史和创造历史,就在于它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紧密相连。无产阶级实践又具有突破任何理论概括的历史变动性和潜在发展性。因而,作为“活的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必须批判自身、打破原有体系的完备性和圆融性,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而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实现由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转换。马克思主义也由此呈现为一个沿着马克思主义学说本真精神发展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过程,其理论生命力也得以彰显。
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及其发展看作是一个过程,其实质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这既是历史辩证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历史性理解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旨归。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以往其他学说的根本区别体现在马克思的这句名言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以往学说的“解释世界”是从先验原则出发,让现实世界服从于抽象的理性原则;而马克思的“改变世界”则是从现实世界出发,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显然,“改变世界”的实践品格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本质特征,然而任何实践都是一定时代条件下的实践,都要受到时代条件的制约。因而,马克思主义学说要发挥改造世界的作用,体现改变世界的理想和情怀,就必须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实践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其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学说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准确地把握了其所生活时代特征并与之相结合的结晶。同时,作为特定“时代的理论思维”,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比如,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和扩展能力的低估,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发展的乐观判断等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代特征的变化,时代的局限会使某些具体原理和观点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这就需要“让马克思走进当代”,与当下的时代特征相结合。这种结合,不是两个外在对象的连接,而是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到时代深处,抓住时代的根本问题,与当代实践达到内在统一而实现的一种自我发展。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使命和存在的意义,也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总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性理解是一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态度。这种态度既是按照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也是阐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历史性的努力,更是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在与当代实践结合中获得当代意义、彰显生机和活力的理论表达。(作者:胡海波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