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廊坊历史悠久,《廊坊市志》载:“现境域夏商处冀州之地,战国秦汉于蓟燕之野,晋唐属幽州之域,元明清为京畿要冲。”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4000多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廊坊地处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地带,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我们要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结合本地实际,踔厉奋发,铸就廊坊文化新辉煌。
内容建构
挖掘廊坊文化资源,实现廊坊文化资源的全方位整合,这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土壤”。廊坊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有着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廊坊曾走过多年的革命历程,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革命文化。
要厚植廊坊文化土壤,培育以廊坊地方文化为根、以革命文化为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魂的文化自信。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廊坊文化融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讲好廊坊故事、传播好廊坊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廊坊形象。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廊坊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貌。
价值引领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所定、行无所依。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内容和重要性的认识。在当今中国,我们应当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它是当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之本和信心之源。
要认真审视廊坊的文化资源,探究廊坊地方文化和革命文化精神谱系,结合本地实际,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实践举措
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廊坊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展示廊坊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挖掘廊坊地方文化资源,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对接京津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大力推动廊坊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并助其发展壮大,培育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廊坊的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
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动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黏合剂”,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更需要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引领力和感召力的共同思想基础,而文化自信自强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将使亿万中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新征程上,我们要有信心去面对各种风险挑战,立足市情、踔厉奋发,携手铸就廊坊文化新辉煌,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大学东方学院思政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