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这是一个能够产生思想的变革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明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紧迫任务,既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繁荣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基本依据,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们“撑了腰”“打了气”。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他殷切期望“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这赋予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无上的光荣,也是对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们莫大的精神鼓励和鞭策。

  时代发展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走在思想前列

  社会的发展要求思想的引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既是一部人类生存发展史,也是一部社会思想发展史。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总是并驾齐驱,相互促进,引领着社会文明不断开辟新的发展境界,给人类文明向前推进积累了丰厚的思想财富和巨大的思想动力。从古至今,环顾东西方文明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总有一个个思想者勇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催生着人类进步。社会越向前发展,越需要思想的引领,思想者是社会最大的财富。

  变革时代产生伟大思想。正如总书记所言,“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也深刻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学术和其他科学思想一样,都是在人类社会出现重大跃进、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们融合了过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成果,始终立足于时代现实,致力于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规律,创立了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从而大大缩短了人类要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历史进程,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上的“指路明灯”。

  当代中国厚植了思想的土壤。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也孕育了丰厚的思想创新土壤。当今中国不缺诞生优秀思想理论的土壤,但是还缺少一批能够引领未来的思想大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实践,这事实上已经给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这个变革时代亟待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国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才能扎根实际引领未来

  事实证明:一切为历史实践所证明的正确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几个天才智慧禀赋的灵光闪现,更不是能在“故纸堆中刨出来”构筑的“空中楼阁”。以唯物史观看,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源头都是来自人民生产生活的实践需求,最终能够成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伟大思想成果必然要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所谓“学问”,就是要“问计人民”“向人民学习”,“问计实践”“向实践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这为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确立了研究治学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历史坐标。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是要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思想贡献。要能够担当起这一责任使命,首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书记指出,“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其实,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生机活力就在于其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以人民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继续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其次,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历史视角。总书记提出了“六性”即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把握好这“六性”,就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而开辟真理的新境界。

  第三,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还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要认真系统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善于澄清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迷雾,在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思想格局中站牢服务人民的立场,发出思想的先声、彰显真理的力量。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起点,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对已经为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不仅要真懂真信,还要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指导实践,让真理的光辉照耀中国发展的未来。

  坚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以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中国知识分子最崇尚立身立言立德,代表着社会的良知。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是知识分子的诉求和归宿,是成就自我、实现价值的内在要求。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思想精英的渊薮,其学识学风学品,一定意义上正体现着这个时代这个国度的人文品格和时代精神。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当代中国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自觉做到这“四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就不会“躲在小楼成一统”,而是胸襟广阔,视野开阔,做出立足现实、顺乎我们党执政要求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大学问。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更要追求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致力于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真学问。就如总书记提出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这样才能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与此同时,全社会还要营造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这样一种良好学术生态:它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它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它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它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思想理论大家和一大批锐意进取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 胡敏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上一篇:建设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学术话语体系
下一篇:以新理念奠定治国理政的大格局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