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光明论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光明论坛】

  一个民族的崛起,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富强,不能脱离精神的力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特别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把宣传、教育、引导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鼓励人民参与文化创新创造、依法参与国家文化治理,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这既是对新时代10年我国文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更蕴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规律,对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辩证关系的把握达到了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自觉地用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强化文化赋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供思想引领。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和超历史的。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所引领的。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我们党建党10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新时代10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马克思主义这种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得到了充分证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始终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坚持守正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对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学习借鉴,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供有益滋养。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世界视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所以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始终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天下胸怀,就是因为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个站在世界历史制高点的科学方法论。“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新时代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一个复杂社会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田鹏颖,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上一篇: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思想纵横)
下一篇:提升基层数字化治理能力的四个维度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