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围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创新廊坊、数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品质廊坊”。中国共产党廊坊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也提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具体要求。公共文化服务是城市品质最集中的体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成为“品质廊坊”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公共文化服务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关系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廊坊市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增加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努力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建设发展工作中落地生根,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强基拓面,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场所。廊坊市把文化设施建设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首位,注重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完善和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形成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在市区,重点推进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壹佰剧院、群艺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对已建文化基础设施实施上档升级,完善功能,突出文化要素。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合理规划布局,以构建“十五分钟生活圈”为目标,除加强文化场馆建设外,还注重室外文化广场的建设,让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城市街边公园、小区等处预留各种小型广场,让群众可自主参加文化活动。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廊坊市拥有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各9个,其中文化馆一级馆2个、三级馆3个,图书馆一级馆1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2个,涌现出霸州博物馆、大厂民族宫等一批县域标志性文化设施,满足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需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也逐步健全。域内90个乡镇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1769个村街建有文化活动室或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在2012年已实现市域全覆盖。已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分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0个、乡镇基层服务点90个、村级基层服务点2866个。
对接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廊坊市一直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文化服务理念,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规定的惠民实事,着力打造多元化、系列化、规模化、常态化文化活动品牌。在市区,重点打造“幸福廊坊”文化艺术节、“彩色周末”“欢乐广场 文化惠民”等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品牌,用文艺的形式向基层群众传递正能量,努力实现全社会共建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同时,采取“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方式,积极探索城乡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长效机制。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文艺调演,建立健全优秀文艺基层巡演、“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的长效机制。县、乡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土文化能人等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利用学生、青年团员等开展文化志愿服务。2021年,廊坊市免费送戏下乡2200场,放映电影近4万场。市、县群艺馆及文化馆建立了公益性文化辅导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摄影、民间音乐、广场舞等培训。
开拓创新,激发公共文化服务活力
廊坊市持续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拓展文化服务社会化渠道,把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作为创新公共文化管理方式的重要抓手,先后制定了《廊坊市有形文化建设规划》《廊坊市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等。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文化事业预算支出增幅逐年上涨。通过政府扶持、鼓励无偿捐赠、企业冠名、形象展示、重大文化活动推介等形式,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热情。新奥集团投资5500万元建设高标准图书馆;固安县企业投资5000多万元改扩建刘凌沧郭慕熙艺术馆;文安县农民企业家卢和民自筹资金1080万元建设电影收藏展馆。
部门相互支持、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宣传部门发挥协调作用;财政部门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予倾斜;住建、规划等部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全力支持配合;团委、妇联、文联等积极支持参与文化活动的举办,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补齐短板,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和均等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廊坊市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探索“互联网+文化”模式,建设“文化同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整合全市文化服务项目,采取“文化团购”“免费预约”方式提供“点餐”服务,建立快捷反馈渠道,已吸纳5家民营文化公司加盟公益服务。作为公共文化窗口单位,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开创了“纵横联盟模式”,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纵向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横向与院校、企业、部队、民间图书馆建立联盟,为市民提供公益性阅读服务。目前,廊坊市已建成集20个分馆、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及相关门户网站等于一体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
在大力推进文化服务多元化的同时,廊坊市还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重点从城乡均等、区域均等、群体均等三方面着手,通过解决编制、内部调剂、政府购买、财政补贴等方式,为每个乡镇街道文化站配备至少3名工作人员,为每个村街和社区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健全了4000人的基层文化队伍,建立了基层群众文艺辅导基地198个。为市、县两级图书馆及文化馆配备流动服务车22辆,年均开展下基层文化活动和相关培训700余次,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培根铸魂,完善公共文化精品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廊坊市坚持文化公益属性,从供给侧发力,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程度。
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不断打造精品力作。音乐剧《紫檀》以大城京作红木文化发展传承为主线,展现了廊坊历史人物和民风民俗;现代京剧《脚印》以“新中国反贪第一大案”为题材,用艺术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全社会营造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政治氛围。大型历史剧《宋相吕端》,原创舞台剧《双河》等荣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原创相声《英雄赞歌》、京东大鼓《六尺巷》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通过持续举办品牌活动让文化融入群众生活。连续25年开展“彩色周末”广场文化活动,连续16年举办“幸福廊坊”文化艺术节,精心打造“梦想如歌”合唱艺术节、“百名画家画廊坊、百名摄影家拍廊坊”优秀作品巡展、特色文化博览会、“月来月有戏”精品演出年、“书香廊坊”读书会、文化体验大讲堂等系列文化品牌,每年组织开展百场以上精品文化活动,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融入其中、浸润人心。
“十四五”时期是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机遇期和关键期。独特的区位优势必将为廊坊市带来更加多元的文化元素,同时也会使廊坊市面临更大的文化竞争压力。面向“十四五”,廊坊市要持续放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优势,努力提供更多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引领“品质廊坊”建设。
本文为2022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关于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调查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22030
中共廊坊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刘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