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理”始终是贯穿思政课的一条主线,其内蕴的道理包括治国理政的政理、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以及以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的事理。新时代思政课要在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中,引导学生懂政理、明学理、通事理。

在历史长河、全球风云中讲深“中国之理”

  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必须在理论上强起来,需要思政课从历史长河、全球风云中讲深中国之理,彰显中国理论的强大力量。

  坚持学史明理,在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中讲出历史自信。思政课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等内容,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历史观教育的重任。要在增强学生的历史自信上下功夫,加强历史逻辑与思政课的有效衔接,统筹考虑“四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把握历史规律,明辨历史真相,汲取历史经验,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在增强学生历史自觉上下功夫,发挥好《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教育功能,从历史逻辑中归纳出理论逻辑,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引导学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增强历史主动。

  坚持理论武装,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中讲出理论自信。思政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深入阐释百年奋斗四个时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和新的飞跃的理论成果,重点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的结合上讲深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征和精神实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坚持立破并举,在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中讲出文化自信。当前,大变局中崛起与遏制并存,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深层较量和博弈不断深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的群体性崛起,正面临“修昔底德陷阱”“历史终结论”等外源性意识形态风险挑战。思政课要在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理论侵袭上下功夫,从理论层面回击西方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消解,通过科学的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剖析西方意识形态理论陷阱的错误本质。要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多元社会思潮的统领和整合上下功夫,全面剖析各种社会思潮产生的土壤、利益诉求及立场狭隘,引导学生增强理论判断力、鉴别力和抵抗力,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在时代大潮、发展大势中讲透“中国之路”

  学理性是思政课的基础属性。思政课是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课程,既要寓马克思主义“道理”于“学理”,又要贯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把中国道路阐释清楚。

  解读中国奇迹背后的道路优势,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道路作为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在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逻辑地生成,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思政课运用大历史观来解读中国道路的历史选择,运用唯物史观、全球观的大背景广角视野,解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深入分析中国奇迹发源于中国道路,把握中国道路蕴含的成功密码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引导学生明白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解读“中国方案”的世界意义,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思政课应从大历史视野解读国际格局的演变机理,在全球比较视野中讲透中国方案的世界意义。引导学生在中国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2亿剂疫苗,总量位居全球之首的大国担当中,读懂“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18%、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25%的成绩单中,看到中国正成为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推动力量,为推动人类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实践,讲透“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思政课从学理层面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世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把世界现代化道路从单选题变成了多选题,体现了对西方“单向度”文明的历史性超越、对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性反思、对后发国家现代化困境的历史性突破,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示范效应。

在因事而化、因势而新中讲活“中国之治”

  事理性是思政课的特有属性。事理,体现政理,具象化学理,以见微知著式叙事,对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方案进行陈情与说理,以有温度的中国故事彰显中国之治的价值意蕴。

  因“时”而进,讲活“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每一步都有科学的战略目标,这种战略规划能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点。思政课要以战略规划和执行能力彰显制度优越性,梳理从“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到“小康”“全面小康”再到“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归纳出“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在于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

  因“势”而新,用活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思政课教师应辩证分析思治课的“变”与“不变”。一方面让守正成为自觉,认识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没有变,思政课“内容为王”的真理没有变,不断深耕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让创新成为动力,主动求变,促进线上线下“互融共生”,打造在线教学思政金课,持之以恒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把思政课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政理为引导,以学理为支撑,以事理为载体,在纵横历史与现实、贯通理论与实践、关联国内与国际中,讲深“中国之理”,讲透“中国之路”,讲活“中国之治”,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作者:王海威,系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上一篇:【光明论坛】以数字技术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下一篇:切实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