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2018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宣示精神的闪光。
从历史中一路走来,中国人民在市场经济弄潮、向创新高峰攀登、于广阔天地实干,波澜壮阔的时代巨变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深刻影响着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
“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2021年,踏上已然开启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告诉世界,“改革开放精神”的巨著还会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写下新篇章。
伟大精神在砥砺前行中孕育
将镜头摇向1978年,其时,新一波全球化正在兴起,西方世界掀起科技革命浪潮,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而那时的中国,经济濒于崩溃,人民温饱都成问题。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可谓振聋发聩!
这一年,一场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引发巨大反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改革的思想奠基;这一年,全国科学大会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人们张开双臂,迎接科学的春天、教育的春天;这一年,党和国家领导人频繁出访,沉重的国门一点点打开,对外开放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变革每天发生,方向日益清晰。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要求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这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嘹亮的唤醒;这也是一次艰难的转型、观念的重建。自此,中国开启了不舍昼夜、奋斗图强的征程。
43年栉风沐雨,43年披荆斩棘。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蹚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道路。改革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43年一气呵成,43年依然强劲。砥砺前行的路上,始终闪耀着改革开放精神的光芒,凝聚起中华儿女涉险滩、闯难关、破藩篱的磅礴伟力。“革故鼎新的超越精神、披荆斩棘的革命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只争朝夕的追赶精神、敢闯敢试的攻坚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直面难题的担当精神。”对于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庆祥如此概括。
这些改革开放的精神因子,构筑起民族精神的时代底色、实践特色,让共产党人的信仰殿堂焕然一新,让人类精神宝库多了一笔中国财富。伟大精神与伟大实践相互激荡、互相助力,精神火种所到之处,总能开出灿烂的实践之花。
深圳,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领受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的更大使命;浦东,从农田里长出新城,在荒芜中孕育繁华,承担着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新的更大任务。这两个“吃改革饭、走开放路”的发展地标,不断刷新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速度和高度。
最可宝贵的是人的活力
我国改革开放始终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展开,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美国前驻华公使傅立民曾经回忆,1979年夏天,他在北京街头买了一碗汤面,卖面的人说自己是“个体户”,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那位个体户对此作出解释——“我自己就是单位。”这一幕让他感叹:“中国马上开始腾飞了。”
街头小摊贩的一句话,点透中国改革的活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治国理政哲学里,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认清了自己的主体力量,其最宝贵的一点,莫过于借助打破旧的体制机制,推动了人的解放。亿万中国人从僵化沉闷中醒来,锻造了眼光和胆识,开阔了视野和胸怀,积蓄了底气和追求。他们勇敢地走出家门、走进市场、走向世界,在激烈竞争中追求效率和效益,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释放出翻天覆地的力量。
激活了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国由此万马奔腾、生机勃发,让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
站立当下,回望43年的旅程,留下印记的不只有节节攀升的数字、恢弘壮观的篇章,还有无数人柳暗花明的命运、无数人破土而出的梦想、无数人饱含温度的故事。
严金昌和17位农民以按红手印的方式,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又在思考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郑艳萍等几百名年轻姑娘成为中国第一代打工妹,她们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坚韧的付出,闯出人生的新天地,也推动社会大踏步向前;张瑞敏当众砸毁76台有缺陷的冰箱,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魄力,打造了高质量中国产品;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地躬耕田亩,将杂交水稻研究不断向前推进,解决了数亿中国人的挨饿问题,造福了全世界……
“时光有我,中国有我”。在这样的时代进程中,国家的前行成就着个人的梦想,个人的脚步开掘着机遇的疆界,精神的力量激荡起复兴的气象。今天,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名词不断涌现,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激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是为个人进步赋能、为国家发展蓄力的最好途径,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以开放的姿态走向未来
43年大潮奔涌,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每一天都面临不同的挑战。
环顾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聚焦当代中国,少了摸索期的迷茫和困惑,多了深水区的阵痛和多难,加之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实现高质量发展仍然有短板、有弱项,向高处登攀,每一步都是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
当此紧要之时,我们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未来。
“我们要走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实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实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就要以更深层次的改革为主攻方向。进一步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制度基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千方百计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抢抓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机遇,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推动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加快释放新型消费潜力……着眼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实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就要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为强大支撑。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展会如期举办,自贸试验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将继续“瘦身”……今年以来,我们在修炼“内功”的同时,也没有放慢开放的步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表示,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也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新动能。
实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重在落实也成在落实。未来不是在某个地方等待我们的静态图画,而是需要我们去主动创造的生动图景,让我们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毅和勇气,开新局于新的伟大革命!
(记者:牛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