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汪家中心小学教师给学生讲解圆锥模型。徐声高摄/光明图片

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当前,我国“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图为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奢香古镇景观。新华社发

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雪龙2”号停靠新西兰港口进行无接触补给。新华社发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作者:曹 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

  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中国梦”:“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当前,我国“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近百年的全部奋斗,就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早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中国建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国家面貌,1954年,周恩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是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最早表述。1956年,毛泽东同志豪迈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作为落实这个“远大的规划”的具体体现,1964年12月,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两步走”设想。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目标和“两步走”设想。但由于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严重曲折,“四个现代化”建设受到极大干扰和延误,未能完全展开。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重新构思中国现代化的蓝图,大手笔提出了长达70年的“三步走”战略,即到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既立足实际又着眼长远、催人奋进的宏大战略规划。世纪之交,党的十五大在“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人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即将实现的情况下,展望21世纪前50年中国发展蓝图,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入新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党的十六大提出,新世纪头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则正式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我们党在不同时期关于中国发展的顶层战略谋划,彰显了奋发图强、跻身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雄心壮志,是引领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旗帜。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国梦”联结起来,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接续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任务作出了用两个15年、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时间表,是对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长远战略谋划。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1万亿元,2020年将突破100万亿元,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9年的超过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9年突破1万美元;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进程;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把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举世惊叹的中国奇迹。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跨越、新跨越,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们所要推进的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以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圆满达成之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社会主义中国将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举措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以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现代化演进的总体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是我们党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运筹各项战略的根本遵循。

  要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既需要提出“三步走”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样的宏大愿景,更需要步步为营,制定具体、可操作的阶段性规划并扎实推进。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依据规划的要求指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制度安排。从历史上看,按照预先编制的方案,有计划地推进国家建设,第一个作出这样的尝试并取得成功的国家是苏联。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学习借鉴苏联经验,组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功。我国先后编制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的8个五年规划(计划),把我们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阶段性落实落定,推动中国发展不断实现新跃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印度等很多发展中国家效仿苏联,普遍采用编制发展规划的办法引导和推动国家发展,但大都没有坚持下来,或坚持得不好。中国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把阶段性规划与国家发展中长期远景目标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把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在很多方面有新的创造,成为世界上规划力、执行力最强的国家,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西方国家因政党轮替而频繁出现的“短视政治”,已经成为“中国之制”的一大优势。

  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即将实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在艰辛探索中,我们虽然走过弯路,经历过曲折,但致力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意志始终没有犹疑动摇。“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善于化危为机。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同志始终胸怀“两个大局”,保持战略定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够有力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一定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上一篇: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下一篇: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