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

  每当我们的经济社会进入转折阶段,就有一些“预言家”唱衰中国。他们不懂得,对于用唯物辩证法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讲,困难、挑战、风险,正是转变、突破、创新的机遇。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应对挑战、创新发展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大风大浪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能够在斗争中坚持理论指导而又敢于理论创新的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在理论创新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和中心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召开的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他说:“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形成这一重要认识,是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以及总结了抗日战争初期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右倾错误才获得的,来之不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所谓“相结合”,不是坐在书斋里研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变化,而是马克思主义者从斗争实际出发,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过的:“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回答和解决中国重大课题的理论成果。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碰到的问题,就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面对的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也就是我们党要解决的历史课题。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解决前一个课题,才能为解决后一个课题创设条件。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就是要求我们立足中国国情,依靠自己的实践,回答和解决的是近代中国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过程中,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进行了两次“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理论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为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一次“结合”,实现了第一次理论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出发,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揭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我们党把这一理论成果和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统称为毛泽东思想。

  为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二个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又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二次“结合”,历尽曲折之后,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社会转折中发展的脉络

  事非经过不知难。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经历了大转折、大挑战、大考验,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由于这三大理论成果贯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的主题,我们又把它们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他面对的是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的中国。由于“文化大革命”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搞得很乱,全社会对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感到很迷茫,“左”的、“右”的思潮都出来了。邓小平针对这种情况,根据我们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国情,继承毛泽东的未竟之业和思想财富,总结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在领导党实现了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战略转移后,提出了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就开创了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有别于资本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世纪之交,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曲折,中国共产党也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挑战。江泽民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为党的总书记的,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他通过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坚持了党的领导,坚守了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21世纪。

  在告别20世纪、进入21世纪的时候,党中央全面评估了我们的工作,认为在20世纪尽管我们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但存在的问题还不少,特别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决定在21世纪之初拿出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胡锦涛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成为党的总书记的。为了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一系列新问题,他从实际出发,同时借鉴了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需要指出的是,这三大理论成果都来自实践,并经受了实践的考验,因此我们党先后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再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每次理论创新都是在党面临大考验的时候实现的。

上一篇:《红旗文稿》刊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下一篇: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问题及对策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