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切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是只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政党,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在人民的诸多利益中,生命安全是人民最基本的权利,身体健康是人民幸福最基础的保障。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做到生命至上;坚持生命至上,才能真正做到人民至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内在价值取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并关爱人民生命健康 

  马克思主义政党追求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矢志不渝地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并关爱人民生命健康。

  在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展武装斗争,推翻三座大山,求得人民翻身解放,让人民彻底摆脱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精神上受愚弄的悲惨地位。是斗争就会有牺牲,但党尽力减少人民牺牲,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无数共产党人为此毅然付出了生命。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在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党先后在井冈山根据地开展群众卫生防疫运动,在瑞金根据地创立疫病、疫情报告制度,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等,显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

  在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建设新中国,通过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面对侵略战争威胁,开展“三线建设”,发动群众建设人防工程;面对自然灾害,如唐山大地震,坚持第一时间抢救人员,及时开展灾后重建。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我们党领导建设包括一支100多万赤脚医生队伍,广泛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医疗体系。针对天花、鼠疫、血吸虫病等传染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问题,领导进行“消灭血吸虫病”运动,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并将发展体育运动作为国家战略等,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疫病横行,人民体质普遍羸弱的面貌,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屈辱帽子。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努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书写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历史新篇章。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生命至上,在灾难面前,如1998年洪灾、2008年汶川地震等,最大限度抢救和保护生命,不断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在重大疾病和疫情面前,如非典、禽流感等,高度重视预防和救治,推进多轮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设基本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在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面前,始终强调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不断完善应急处置制度建设。与此同时,人民健康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都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时代之卷常新,而为人民答卷、由人民阅卷的坚持没有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充分阐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对人民担当的高度自觉、对人民负责的深厚情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如关于人民地位,提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等;关于为了人民,提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关于依靠人民,提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等。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以民为本、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紧紧依靠人民”“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等一系列新论述,深化了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认识,丰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领导出台一系列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党出台一系列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无论是99处提到“人民”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203次出现“人民”的十九大报告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是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国家政策,无不充满对增进人民福祉的执着追求;无论是健全为人民执政各项制度,还是健全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都表达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面对新冠疫情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威胁,及时制定出台一系列以生命为重的救治政策,以健康为重的防控政策,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公共卫生制度体系,加快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启动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这些都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

  大力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取得重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更切实的保障。

  一个政党和一个政党的领袖,对待贫困群众等弱势群体的态度和作为最能衡量其价值理念成色,也最能检验其执政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中国7年减贫9300多万人,减幅达到94.4%,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0.6%。目前尚有52个县未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83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79元增加到2019年的11567元,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只用1个多月就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全国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拯救每一位病患,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付出百分百努力。从初生婴儿到百岁老人,无差别、不计代价抢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费用全部由国家兜底。湖北一位87岁老人,由一个治疗专班治疗长达47天,最终治愈。据统计,仅湖北就有3600多名80岁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被治愈,其中包括7名百岁以上老人,全国累计治愈超8万人,这些无不体现了我们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和生命的深情与担当。

 

  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要求不断推进各项工作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疫情和外部形势环境仍然严峻复杂。面向未来,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前路必然充满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只有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论述,才能凝聚起人民伟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出历史伟业。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要通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进一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民生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基础,我国能够经受住这场疫情考验,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不断厚植的民生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跨世纪、里程碑式的超级民生工程,承载着党对人民共同富裕的孜孜追求。面向未来,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基础上,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使脱贫攻坚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要继续聚焦人民群众关切,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用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大力推进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一系列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全面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高质量的发展成果。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要通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破除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制度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能够管根本、管长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用制度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进一步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发挥制度和治理优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发挥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解决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难事;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其他制度,特别要补齐公共卫生领域的制度和治理短板。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要着眼长远发展,加快补齐疫情监测预警、防控救治、资源调配、防治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制度治理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提高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要通过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切实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和各项权益,进一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坚持完善和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等在内的人民各项权益提供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要通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进一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已融入党的基因,深入党的灵魂。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握方向、管好大局、保障落实;要不断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供可靠保障;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让守初心、担使命成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持续整治“四风”、特权现象,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正本清源、去芜存菁。

  【作者郝永平、孙林分别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

上一篇:从抗疫斗争看中国的国家治理理论及其比较优势
下一篇:以“三新”理念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