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与实践指向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集中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高度理论自觉。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系统概括,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升华了党的执政理念,为中国道路的未来探索指明了正确方向。其中,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共享发展,蕴含着鲜明的问题意识,深入挖掘和阐发这一理念提出的现实条件和实践指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中国现实问题解决的鲜明指向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既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更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以平均9.4%的速度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然而,在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系列与发展相伴生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其中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拉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渐趋紧张,以及精神领域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蔓延盛行等,显得尤为突出,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我国经济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只是手段,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才是目的。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如果不能从改革与发展的目的性层面进行中国经验的深刻反思与系统总结,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和突破口。换言之,正是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客观存在,构成了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和根本原因。

中国问题的凸显急迫呼唤发展理念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包括共享发展理念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在理性审视和分析中国问题基础上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理念上不断趋于成熟与完善的历史演进过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大体说来,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一历史时期可看作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迫于长期短缺经济状态的压力,特别注重物质财富这一现代化的基础性尺度,发展主要强调经济增长,追求生产力的迅速提升。从实践效果看,这一历史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贫富分化的矛盾逐渐上升,人与自然不相和谐的一面不断暴露,解决分配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呼声不断走高。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这个历史时期可看作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党通过对实践经验的反思和总结,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开始注重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和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说明将物质财富与精神价值层面的财富统一起来的意识显著增强。从实践效果看,虽然综合国力获得进一步提升,中国经验为世界关注,但从基于问题的视角看,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状态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历史时期。这个历史时期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中国发展结构性问题的突出存在,迫切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更为重要的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应势而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向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二、党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的新表达

毫无疑问,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着眼于对当下我国发展过程中突出性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五大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共享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讨论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与意义必须将之与科学发展观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如果说科学发展观突出体现在对发展科学性的探讨的话,那么,共享发展理念则突出体现在对发展的价值性的表达,体现了对发展的本质与意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着发展过程与共享过程的高度统一。如果说科学发展观突出体现为对发展与人的关系统一性的认识的话,那么,共享发展理念则突出强调了社会所有阶层在享有发展成果上的整体性。

共享发展是对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原则的坚持和丰富。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否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截然对立的发展道路的分水岭。将共享发展理念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出来,不仅继承了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原则,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与共享的过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明确了物质财富共享与精神财富共享的统一,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共同富裕原则。

共享发展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崭新表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八个必须”,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首要的“必须”提出来,彰显了我们党对唯物史观的一贯遵循。“人民”这个概念,作为习近平同志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成为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坚持历史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鲜明标识。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的郑重声明。

共享发展作为中国道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彰显了中国道路的鲜明特色,明确了中国道路未来探索的实践方向。西方学者在讨论中国现代化道路问题时承认,中国虽然经历了殖民入侵,但是它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和历史,意味着它无法走西方现代化的道路。实践也已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现代化必然要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独特道路。在这条道路的特殊性内涵中,共享无疑是其中的核心价值之一。而且,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既不是一种阶段性的考虑,也不是解决分配问题的具体思路,而是将“做蛋糕”和“分蛋糕”有机统一于现代化的每一个阶段,统一于社会每一个阶层成员的价值诉求。共享发展不仅是“十三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党更自觉基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统一、基于物质财富和精神价值的统一,基于社会各阶层的统一来推进共享发展在实践层面的落实。

三、共享发展的两个关键着力点

坚持共享发展,关键是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快建构和完善对实现共享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八个方面的部署,是共享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蕴涵了一系列关涉共享发展的制度建构与完善的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巩固,以及有利于推动公平正义的具体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是实现共享发展的两个关键着力点。

第一,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形态层面的制度因素不仅是影响社会发展速度和前景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左右能否真正实现共享发展的关键性条件。马克思在分析英国对印度侵略所造成的后果时指出,印度人之所以失掉了他们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新世界,使得他们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的悲惨色彩,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如果离开经济基础谈共享发展问题,是不可能获得彻底正确的答案的。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广大劳动者才能够不仅获得创造财富的权利,更获得平等享有劳动成果的权利,真正成为他们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主人。中国道路的探索尤其证明了这一点。近代以来中国只有在彻底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最终选择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才逐渐走上独立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逐渐走上共享发展的现实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水平,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

当前存在的社会贫富分化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不平等现象,虽然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必须正视经济基础这个不可忽略的关键性因素。私人资本的大规模存在以及公有制经济在实践中出现的对社会主义原则的偏离现象,是分析这一问题起因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在实践中体现共享发展的取向,一方面,必须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同时,坚决拒绝大规模私有化的主张,切实防止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实践中沦为私有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必须在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的同时,按照社会主义价值原则对国有经济做出一系列战略调整,不断提升国有经济之于社会主义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加快有利于公平正义的具体制度的建构与完善。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推进,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权利意识的持续增强,随着劳资、干群等一些矛盾和问题的不断出现,公平正义的问题已经上升为中国道路探索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推进共享发展的过程,则必然是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扩大和提升的过程。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判断,也许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不公正现象有其必然性的一面,但对此必须下大力气进行解决,因为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主义,更谈不上社会主义的未来。维护和实现公正的制度化安排必须成为共享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要在建立和完善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阶层利益表达机制、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下大力气,取得实质性和突破性进展。

加快完善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推动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基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构筑起共享发展的制度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实践标识。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完善制度要遵循差异性原则,着力于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理论界在共享发展的实践取向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在当前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应重点关注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滑落问题,避免中产阶级心理恐慌。应该看到,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初衷首先在于对贫困人口、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别关注。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机会平等还远远没有充分兑现,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均等化等一系列努力,才能逐步实现机会平等与事实平等的统一。这就决定了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在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完善上,做出最有利于贫困人口、社会弱势群体的安排,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在共享发展的旗帜下,通过构建和完善保障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巩固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好根基铺好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阶段所要坚持的方向和要完成的重大任务。

(作者: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上一篇:革命优良传统的当代价值
下一篇:打牢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