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夯实新闻舆论“四力”的基石:真实

  【核心观点】无论何种介质的媒体,无论怎样的传播形态,无论什么样式的呈现,都得将“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视为圭臬,首先将48字方针中的“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贯彻于新闻业务自身的每个环节中,夯实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共同基石:真实

  若将假新闻视为网络时代常态,以为无须大惊小怪,岂不可悲可叹

  辞羊迎猴之际,一网名为“想说又说不出口”的网友发帖称,自己是上海小康家庭的女孩,陪江西男友回农村老家过年,结果被卖相难看的年夜饭吓了一跳,直接打了退堂鼓分手回上海。于是乎,这个“有图有文”的帖子迅即跃上各种类型的传播介质,乃至在主流媒体上“转正”为“新闻”,并引发了诸多时评快手的兴趣,对于城乡差异、当下青年人的婚恋观等问题的评论连篇累牍。历经半个月的发酵,官方终于澄清,这个源自网络帖文的“新闻”其实纯属“客里空”。据江西网络部门的信息梳理,发帖者并非上海人,而是上海周边某省的一位女士。由于春节前夕与丈夫吵架,她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独自留守家中,便发帖宣泄情绪。此后在网上自称“江西男友”并发表回应言论的网友“风的世界伊不懂”,和这位女士素昧平生,并不相识。

  这个帖子里无中生有的内容,究竟完全系个人杜撰以图发泄郁闷之情,还是背后有营销推手刻意炒作,依我看来,未经采访核实,便轻率地将其当做“新闻”予以报道和评论,新闻传媒都难辞其咎。网络贴文,信息芜杂,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真伪难辨,焉能视之为不加求证、直接采信的新闻源? 可悲可叹的是,诸如此类的虚假新闻事件频频上演,屡禁不绝。有人说,此乃网络时代的一种常态,无须大惊小怪,出现了虚假不实报道,及时撤除更正便是。殊不知,若此将无端磨损消耗大众传媒的多少权威性和诚信度,循环往复,长此以往,还有何影响力、公信力可言?

  整整60年前,当电脑尚未诞生,互联网远未成形的时候,宋庆龄就在《漫谈新闻与历史》 一文中写道:“现代收集和传布新闻的设备有了高度发展,但是人们往往不知道怎样去应付浩如烟海的新闻,而不致给埋在里面”“人类的前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真的新闻,也有所谓的新闻;既有真的历史,也有所谓的历史。”不幸的是,如今我们的传媒还时常“不知道”,被“埋在里面”的现象不仅未见消除,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在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样的重要文献中也会着墨书写一笔:“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自觉抵制错误观点,坚决杜绝虚假新闻。”

  要将“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贯彻于新闻业务每个环节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同时,重申“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深谙新闻传播规律,早在26年前,他在一篇题为《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的文章中就写道:“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无疑,新闻真实性原则正是新闻规律的基点,舍此,规律从何谈起?如若背离,无论“高举旗帜、引领导向”,还是“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不都只是奢谈?

  传媒形态、传播格局发生剧变之后,众说纷纭,众声喧哗的特点尤为显著,这固然是时代新气象。然而,“众说”和“众声”都应该源于实际,基于事实,特别是新闻时评,论据必须真实,论证才有力,论述才可信,论点才服人,要是一有风吹草动,信息尚未核准,真相尚未明了,便不分青红皂白,煞有介事地品头论足起来,或拍案而起、怒声呵斥,或激扬文字、点赞连连,快倒是快,爽也倒是爽,但事实被澄清,论据被证伪之后,这样的时评不啻为一场滑稽戏,无异于一阵瞎嚷嚷,岂不贻笑大方?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一些虚假新闻在被揭露后,依然长期以讹传讹,以假乱真,与有些失实失真的时评“助纣为虐”不无关联。国际上有传播学者早些年剖析过舆论场上一种不顾事实而“只受感情驱使的群体”,它们会有“共同体的感觉、强烈的刺激、热望、强大的感觉、不可战胜的力量、自豪、对不容异说的许可、现实感的缺失、所有的都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斟酌就可以相信,非常简单的是所有的行动都不需要承担责任也不需要耐久力”。这个群体的特征是,“从一个目标变化或转移到另一个目标,它们所刚刚赞美推崇的事物,可能很快就变成要被钉死在十字架的东西了”。是不是依稀觉得这是在为某些人勾勒一幅漫画?

  鉴于此,当我们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时,要多联系实践中存在的客观问题,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寻找和反思新闻采编环节中的一些短板,切实将总书记的要求落实、落小、落细,并注重“落真”,即从严审视、从严把关,切实防范新闻采编过程中的失范、失序、失控、失实现象。无论何种介质的媒体,无论怎样的传播形态,无论什么样式的呈现,都得将“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视为圭臬,首先将48字方针中的“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贯彻于新闻业务自身的每个环节中,夯实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共同基石:真实。(作者:吕怡然 上海报业集团高级编辑)

上一篇: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
下一篇: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特征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