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时代意义

      作者:杨冬梅

  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大国工匠、培育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只有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涌现出来,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职工队伍的素质和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全面跨越。

  当前,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大国工匠、培育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只有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涌现出来,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职工队伍的素质和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全面跨越。

  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工匠的解释是“手艺工人”。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可理解为“手艺人”,即具有专门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韩非子·定法》说:“夫匠者,手巧也……”可见手艺精巧是工匠的基本特征之一。现在对工匠的理解除了手艺人之外,还包括技术工人或普通熟练工人。

  一般认为,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

  从历史发展来看,在手工业时代,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工匠们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反复打磨,以达到完美的程度。

  工业化时代与手工业时代相比,有了一些不同。首先,工业生产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标准化和通用化,每一个零件都是标准化的,可以互换的。第二,在工业生产中,一个工人只需要负责一道工序就行,而手工生产中,每个工匠都要负责整个的生产过程。因此,工业化时代更多地强调工人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和坚守。

  在信息化时代,质低价廉、千篇一律的产品越来越不受欢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成为可能。这一变化不仅包含了工业化时代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和坚守,同时也包含了为满足个性化需求而进行的创新和创造。

  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

  在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为什么要提倡工匠精神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提倡工匠精神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十三五”时期,我们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创新和创造,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第二,提倡工匠精神,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需要。当前,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过程中,一些产品的质量也常常受到诟病,迫切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因此,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提高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只有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才能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第三,提倡工匠精神,是满足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需要。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这里,工匠精神是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并提的,这说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重提工匠精神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

  大国工匠的培养与工匠精神的培育

  培养大国工匠与培育工匠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这里仅从工会和工会教育的角度谈一点体会。

  首先,工会要在工匠精神和大国工匠培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工会的角度来看,建设职能、教育职能是工会具有的两个重要职能,提高职工素质,教育和鼓舞职工在国家建设中建功立业,是工会的重要任务。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历史上,我们大力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给予高级技工很高的荣誉和待遇,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高级工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应当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抓住机遇,在培养大国工匠和培育工匠精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需要在全社会重塑劳动光荣的理念。工匠精神的缺失,从根本上看是劳动光荣理念的缺失。因此,培养大国工匠,提倡工匠精神,首先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的理念,纠正轻视劳动特别是轻视普通劳动者的不良风气,重视职业教育,创新教育体制,为培育大国工匠,重塑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重视对大国工匠的教育和研究。对大国工匠的教育和研究要在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上下功夫。要就大国工匠涉及的政策背景、历史脉络、文化体系、技术标准、结构优化、平台建设、成果应用、服务社会等多环节、多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21世纪是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世纪
下一篇: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