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以一年为一个刻度来标记中国智库的成长历程、衡量智库建设的进展状况,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益,为蓬勃生长的中国智库提供借鉴与参考,这是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组织编写《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的动力与初衷。
2016年年初,我们在《光明日报·智库》周刊陆续推出《2015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精华版;是年9月,该报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中国智库建设与运营研究留下一笔独特记录。今天,在又一个年度起始之际,我们将为您呈现《2016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以更加细致的视角、更加全面的观照、更加深刻的思考,为您盘点2016年中国智库建设的进展与成效。本期刊出的是该主报告上篇精要内容,下篇精要将于近日推出,若干分报告也将以适当方式陆续展现。期待您的关注与指正。
引言
东风依旧浩荡,春光愈见明朗。2016年,中国智库感受到的召唤与期待更加强烈。外有不断健全的决策咨询体制创设环境,内有持续改进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提供支撑,各级各类智库聚焦发展命题孜孜精研,咨政成果愈加丰厚,智库活动更富影响,国际交流特色渐显。与此同时,短板、隐忧与乱象也逐步显现,引发智库界、研究界的理性思考,也有待于总结反思之后的切实改进。
1.立体多维的政策支撑
中央更加重视:国有难题问智库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国防大学、全国党建研究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机构提出期待和嘱托,要求其积极进行智库建设,发挥高端智库作用,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在国际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加强智库交流。在波兰华沙“丝路国际论坛暨中波地方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讲话中,在杭州G20工商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总书记都对智库作用提出期待。
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多位智库学者摆情况、讲问题、提建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数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向智库专家等寻策问计。
在5月17日举行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智库建设重要性,并为智库建设指明了“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的努力方向。
政策环境改善:科研新政赋活力
中央密集出台一系列针对科研机构和智库领域的重磅改革政策:《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财政部、教育部等部委、机构也在智库和科研领域出台具体办法,为智库发展进一步提供政策保障。
高端智库建设:有序推进作样板
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议事机构和评估机构,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积极定标准、作评估,搭建决策部门与智库间的桥梁纽带,促进决策供需双方对接,一年内两次召开理事会全体会议,促进智库管理运行逐步规范化。理事会向十几家中央决策部门征集研究选题,形成并发布《2016年国家高端智库选题方向和重点课题》。相关部门对于高端智库建设工作的落实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门督察。
部委行业、各地各级政府:制度建设搭桥梁
多个部委、行业协会对本领域智库建设作出积极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国家民委编制《国家民委民族工作智库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国科协制定《中国科协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十三五”规划》;国家统计局着手打造统计分析和政策研究高端智库;文化部启动“文化艺术智库体系建设工程”,并初步列入文化部“十三五”规划……
各省市区也积极行动。广西出台《关于加强广西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勾画出以一个决策咨询委员会为统筹、以智库联盟为协调、六类智库建设为主体、四种服务平台为支撑的“1+1+6+4”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关于加强四川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宏观经济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党的建设、依法治省、新闻宣传与现代传媒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及自然灾害防治等近20类研究智库;重庆下发《关于加强重庆市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结合重庆实际将全省智库类型划分为综合高端智库、专业基础智库、跨界专题智库、新型社会智库;智库建设热潮进一步深入基层区县,深圳市龙岗区制定《引进培养智库人才操作细则》,对符合条件的智库人才一次性给予最高20万元资助。
2.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
内部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方式不断完善
顶层设计,健全治理结构——中央党校实施“教学与智库创新工程”,把智库建设作为全校所有工作的根本方向之一;中央编译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牵头的智库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统筹智库建设;上海交通大学舆论学研究院采取举校兴办、文理工协同创新体制,以智库研究项目为核心组建研究团队。
建章立制,推进制度建设——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修订通过了《研究院章程》《理事会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等十余项内部管理制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在组织创新、机构设置、人员整合、职称评定等11个方面探索完善相关制度;北京师范大学整合成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在已发布的13项规章制度基础上又研究制定《咨政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5项制度。
统筹规划,明确运行机制——新华社建立起包括多层次沟通机制、课题督办机制、选题策划和碰头会商机制与选题报送机制等在内的智库工作机制;华中科技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院实行“自我发展(虚体)和学校指导(实体)”相结合的组织体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创立决策咨询课题随机立项机制,对推动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效果明显。
资金筹措、管理及使用机制多点突破
统观全年,在经费筹措及使用方面突破较大的是国家高端智库和社会智库。
首批高端智库试点单位按照“稳定支持、遵循规律、绩效导向、专款专用”原则,探索建立经费管理机制——军事科学院从原科研经费渠道划拨近500万元作为智库配套经费,并将专项经费主要投入项目研究和成果奖励;上海社会科学院试水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费保障机制,智库建设基金会争取到社会更大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设立智库基金制,初期吸纳社会捐助一亿元。
社会智库本身就有经费来源广泛、使用较为灵活的机制优势。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以咨政研究为主,兼顾社会服务,在数十年建设中形成了“以咨询收入支撑智库发展”的特色制度;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逐渐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目前运营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研究课题收入、出版物收入、活动收入、社会赞助、理事捐赠等多种渠道。
人才管理、培育、激励机制逐步破冰
广开门路选聘人才——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新中心基于养事不养人原则按需设岗,已建立事业编制、合同制并轨管理的6级管理体系;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大量吸收国内外国际法专家参与智库工作,按照“专兼结合、分类聘用、自主选择”的原则选用人才。
多措并举提升人才——浙江师范大学发挥高校智库“孕才”优势,依托非洲研究智库积极开展“非洲学”人才培养实践创新与理论探索,建构起完整的人才培养平台;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开辟了与国家能源局的人才“旋转门”,国家能源局选派干部赴研究院挂职,研究院选派专家到能源局参与能源规划和改革方案编制;民生银行研究院承担了民生银行博士后工作站管理职能,通过博士后的培养与使用提升智库研究力量。
真招实策激励人才——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评职称不受名额限制,成为全校“人才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进行了人事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制定了科学系统的绩效指标体系和切实可行的业绩激励机制;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通过分类评估、考核、激励,完善研究基地“特区”绩效评价体系。
传播转化、国际交流机制稳步推进
在传播转化机制方面,越来越多智库“内外兼修”,一手加强自媒体、自办刊物的营运与推广,一手强化与大众传媒的紧密合作。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拥有多个国际化传播平台,并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江苏沿海发展智库充分利用一心(江苏沿海开发信息中心)、一网(江苏沿海开发网站)、一刊(沿海发展研究)、一报(江苏沿海开发信息快报)、一号(沿海发展微信公众号)为江苏沿海开发提供信息服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开办中英文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与数百家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往来关系。
对内提升公众影响力,对外拓展交流合作渠道。中俄蒙合作研究院初步与俄罗斯、蒙古国智库建立起以“一联盟、一论坛”为纽带的智库交流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组建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制度化整合中国国内和中东欧16国智库的优势资源。
3.聚焦大势的咨政研究
为“十三五”献策谋远
全面解读“十三五”规划新亮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联合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成立专门研究小组,对“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思维进行深度解读,并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持续播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先后率团赴日、美等国宣传“十三五”,得到各国媒体广泛关注。为各地区及各行业的“十三五”规划献计献策。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邀参加教育部、卫计委、国家减灾委员会规划研讨会,为其编制“十三五”规划提供政策咨询;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为《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的制定建言献策;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承接了内蒙古、天津等省市委托的“十三五”课题。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及实施第三方评估。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樊纲主持对国家“十三五”规划相关情况的第三方评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担国家发改委委托的有关“十三五”国家级专项规划编制方案的第三方评估。
以“创新”研究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贯穿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过程,成为许多智库建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将“双创”生态系统研究列为重大课题,部分成果为相关文件起草提供了智力支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关于发展社会企业推进“双创”战略的建议》、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关于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细化为行动计划的建议》等研究报告产生了一定的决策影响力;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于今提出的“成立国家创新局”的建议得到决策部门高度重视;方迪智库编制的“中关村指数2016”被称为“中国的硅谷指数”,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风向标。
深研全球治理,展现中国担当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承担“一带一路”泛化虚化问题的研究,相关成果为国家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义桅所著《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被中宣部理论局列入向党员干部推荐书目。蓝迪国际智库、“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等均为“一带一路”提供大量咨政报告。助力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承担了财政部、外交部G20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撰写学术论文、要报内参数十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推出“G20智库热线”,主导国内外G20研究舆论热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中国主办2016年G20峰会——目标、主题与议题选择》等研究报告产生重大影响。从容应对南海危机。南海仲裁案前后,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智库就南海仲裁案后国际局势研判等问题撰写大量报告,为中央应对南海仲裁案提供了重要参考;5月10日,美国《国家利益》刊发了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傅莹英文万字长文《关于南沙争议和南海紧张的缘由》,在Facebook上广泛传播,有力扭转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偏见。
为全面从严治党献计建言
党建类智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贡献力量。全国党建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国防大学中共党史党建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等党建智库充分整合研究资源、加强协同创新,着力研究解决党的建设根本性、深层次、前瞻性问题和党员干部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各级党委提供党建方面的决策咨询。
沉着应对各类“黑天鹅”事件
2016年,英国脱欧、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等多起“黑天鹅”事件给世界局势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中国智库及时跟进,开展前瞻性、储备性研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研究报告《英国“脱欧”对我经贸领域多双边权利义务的影响》获相关部门高度肯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海国图志、盘古智库、国观智库等持续关注美国大选进程,围绕大选后中美双边贸易投资、中美公共关系等话题持续研究,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就人民币贬值问题深入研究、提供对策建议;福卡智库发表多篇研究报告,有力回击“人民币崩溃论”。
4.众彩纷呈的智库活动
铺展健康优质的基本面
结合主攻方向,开展多领域智库活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主题为“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召开“财政与国家治理暨财政智库60年研讨会”等。反身内求,交流智库自身建设经验。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等联合主办“2016上海全球智库论坛”,光明日报社、南京大学主办“2016中国智库治理论坛”,紫金传媒智库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等。
与基层互动更加紧密
智库奔赴基层进行调研、考察,与地方政府和有关方面实现了智力成果联动共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先后派4个调研组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就“降成本”“地方财政经济运行”开展大型调研。中国村落文化智库组织了“中国传统村落遗存与保护现状”暑期田野考察活动,考察对象涵盖我国(长)江(黄)河流域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传统村落。紫金传媒智库、新华传媒智库两大新型智库联合走进江苏溧阳进行深度调研。
“走出去”步伐更加稳健
搭建国际平台,传递中国声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波兰主办“丝路国际论坛暨中波地方与经贸合作论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与法国图卢兹大学在法国合作举办“第三届中法社会治理研讨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举办世界中国学论坛东亚分论坛等,推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走向世界。
迈出创新脚步、丰富交流形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通过中短期培训和进修、参加代表团出访、进行政策宣讲等方式开展智库交流,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组织“东盟参与‘一带一路’高级研修班”,使东盟国家高级行政官员深入了解“一带一路”。
开展理性对话,公共外交活动风生水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等智库在美国华盛顿举办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十多位中方专家与15位美国学者和前外交官对话,就南海仲裁问题发出理性声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美国全国商会联合举办的“中美工商领袖与前高官对话会”已成为中美两国间的一条重要对话渠道。
5.日趋理性的评价研究
研评机构:强体健身 协同创新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举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评价体系”专家咨询会等,改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方法、流程。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研制开发中国智库索引(CTTI)、开展智库效能评价,创立常设性“中国智库治理论坛”。CTTI在2016年先后完成了系统研发、数据库上线、首批来源智库名录公布等,并发布来源智库效能测评报告。由此,中国首个智库垂直搜索引擎与数据管理平台成型,智库研究与建设又添原创性新工具。社科院中国社科评价中心持续举办“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为其开创的中国版《全球智库评价报告》编制改进提供启发。
评价排名:投射中国智库前进之路
《2015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上海社科院发布,科学解析中国智库圈层结构,分别就中国智库的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系统内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进行评价排名。
《中国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报告》: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和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联合发布,首次提出智库网络影响力RSC雪球评价模型,为衡量中国智库的智力资本和传播交流能力提供全新视角。
《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6)》: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联合发布,对中国智库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组成给出独到阐释。
《全球智库报告2015》: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组推出。据此研究,中国依然是名列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智库大国,智库数量达435家。
此外,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朱旭峰团队编写的《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中国智库透明度报告》等,也为智库评价增加了新维度。
勾画智库研究思想版图
一批研究智库的著作、译著先后出版,大量论文、研究报告见诸报端,为智库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思想启发。
智政相互作用机制深入探讨:开闸放水与产品供给。让智库助推决策科学化,需要决策部门主动打开公共需求的“闸门”,接上智库产品供给这一“活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中心主任王辉耀、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荣华等学者就智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渠道、“旋转门”构建等提出建议。
智库人才培养:以学科建设支撑人才持续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等学者发出呼吁 :创建一套符合智库特点的人才机制,建立有利于产出高质量政策建议的科研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提倡智库专业伦理,塑造智库价值之维: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李刚提出“智库专业伦理”概念,从价值观、行为准则、专业研究模式三层面呼吁智库提升内在素养与文化,实现知识报国使命;隆国强认为要有意识地培育智库文化,要在智库营造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良好风气。中国智库建设的自省与自觉进一步提升。
结 语
发展与成绩有目共睹,不足与缺憾也现实存在。在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之路的不懈探索中,应始终不忘服务党和国家决策之初心,不断提升、砥砺奋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智库年度发展状况与建设路径研究”[16@ZH023]的阶段性成果。执笔人:王斯敏、曲一琳、贾宇、张胜、姬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