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评论
光明日报评论员: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

  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十二连增”后,中国人吃饭的保障能力有了明显增强。粮食多了,库存肯定也多了。尽管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并不是真正过剩,但目前,国内粮食库存增加较多,仓储补贴负担较重,同时,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走低,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已是不争的事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地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只能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问题,必须放在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才能得到更真切的显现。解剖分析农业问题,也可以给分析中国整体经济形势提供更直接的参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中国经济应“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8日上午,他再次明确提出,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农业、中国经济实现换挡加速的必由之路。只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改革路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才能补齐我国农产品在品种、质量等方面的短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让农民得实惠,让环境资源得到保护。


  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要在短期内改变自己的生产习惯,不仅要掌握全新的生产技能,还要彻底改变整条农业产业链,特别是转变生产观念,直面市场的选择与挑战,着实不易。党和政府将一如既往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全心全意带领农民攻难关、啃硬骨头。只有帮助绝大多数农民掌握了全新生产技能,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我们才会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底气。


  目前我国还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别。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准扶贫”概念的精确阐释。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路,就是要在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以全新的思路和办法、全新的心态和技能,进一步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好的政策路线方针,需要好的执行者。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日前,《光明日报》连续报道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左亭同志的先进事迹。左亭事迹体现出来的“火车头精神”引起了热烈反响。我们党需要这样的干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样的带头人。只要我们保持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树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一定能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


  (本报评论员)

上一篇:让“规划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下一篇:以“亲”“清”标尺校准政府与市场关系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