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文珩 邢建平 本报通讯员 张庆
▼位于固安县的申通快递华北转运中心发展气势如虹。本报记者 贾珺 摄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沿着高质量发展这条“最佳路径”坚定迈进,产业发展升级提速,项目建设蹄疾步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廊坊大地迸发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
一路繁花,一路高歌。这十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我们走得坚实有力,全市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全市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
以改革促发展 夯基蓄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盛夏,位于永清县的廊坊陆港物流园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京津冀核心区域现代陆港货运枢纽和京津冀商贸与生活服务保障基地。在40多公里外的广阳经济开发区,中通快递北方总部项目施工现场同样火热,正在倾力打造中通对接京津冀、辐射北方区域的高端智慧供应链枢纽。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优则动能足。改革传统落后的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全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当下,产业转型升级越早,经济发展主动性越强,在未来发展中越占先机。
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唯有改革。
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抓手。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是省委、省政府交给廊坊的重大任务,也是廊坊抢抓发展新机遇、布局产业发展新赛道的现实需要和有力抓手。我市全面落实“物流愿景”,把壮大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作为“一号工程”,出台《廊坊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加快建设世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成功争列“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与此同时,电子信息产业革新发展,优势不减,先后引进华为、中兴、维信诺等一批知名企业,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导航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搭建起廊坊电子信息产业的“四梁八柱”,形成以三河市、廊坊开发区、广阳区、固安县等为主要聚集地的产业发展格局。
新兴产业强势发展,落后产能淘汰出局。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推动域内4家钢铁企业产能全部退出,实现“无钢市”目标。工业结构加速优化,规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22.4%下降至2023年的3.2%;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由29.5%提高至40.5%。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33.3%,高于全省11.9个百分点,较2013年提升14.4个百分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围绕科技创新深化改革,让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廊坊出台《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廊坊市企业科技特派团工作制度(试行)》等一批科技创新政策,建成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32个;出台《关于进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廊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加快京津科技成果向廊坊集聚、转化,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28.4亿元,比2013年增长9.7倍;加速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全市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143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1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53家,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获批全省唯一一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筹)。
以改革促发展,我市初步构建起现代商贸物流、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康养文旅、食品和现代农业五大重点产业,及21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不断夯基蓄能。
向改革要效益
拓宽空间,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个月前,2024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盛大举行。35个国家团组、400多位外宾共享盛会。亚马逊、谷歌、易贝、沃尔玛等世界500强企业参会数量继续攀升。
“来自塞浦路斯的新鲜水果制品非常畅销,在廊坊和保定的超市都有销售。现在我们也在两国之间做旅游、贸易、教育等推广。”塞浦路斯首席经济商务参赞佩特罗斯·佩特罗高度肯定大会成效。
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当下,改变仅“向内求”的发展思路,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向改革要效益,拓宽对外发展空间,是我市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改革之举。
“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为经济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目标,正在廊坊大地用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2019年8月31日,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挂牌。以此为标志,廊坊的改革开放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几年来,自贸试验区(廊坊片区)建设全面加速,围绕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廊坊充分利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发展机遇和优势,发挥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作用,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促进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三区”联动发展。
当前,自贸试验区(廊坊片区)累计注册企业突破4000家;实现9610、9710、9810、1210、1039跨境电商全业务覆盖、全模式运行,区内企业获批全国首家跨直属关区AEO认证、全国首个跨“四区”一证多址营业执照;创新使用“一票多车”“分送集报”“区内直转”等模式,综保区通关时长仅13.79小时,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改革创新的排头兵。今年,廊坊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实施开发区能级提升行动,明确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推动调区、扩区、托管……
围绕打造开放型经济深化改革,目前,廊坊开发区圆满完成二轮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建强开放平台,精心谋划海外精准招商活动,推动创菱汽车综合产业园等外资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力争利用外资工作再创新高。
用改革强保障
走访解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廊坊好,关键要靠经营主体来支撑,经营主体好要靠营商环境来保障。”2月19日,市委书记李国勇在全市扎实开展“走访解促”、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指出。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之本。营商环境好不好,谁说了算?
——投资者说了算,经营主体说了算,群众说了算。
抓准这一点,就明确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切入点。答好优化营商环境必答题,廊坊一直在行动:
——在全省率先出台《廊坊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实施五大环境提升工程,深入开展“走访解促”活动;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信用监测排名中持续排名前10位,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推广开办企业智能审批系统全覆盖,企业开办压减至2小时内;全市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压缩至36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压缩至12个工作日以内;深化政务服务改革,“自助办”不打烊服务全面实施,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
营商环境改革效果如何?企业的反应是最真实的答案。
“没想到现在申请企业开办,环节这么简单,速度这么快!”日前,香河檀香阁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冬艳在香河县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指引下,登录“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几分钟就办结了开办业务。
近年来,备受企业关注的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在我市同样稳扎稳打进行。廊坊全力打造的“怡税畅廊·放心办”纳税服务品牌,着力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被国务院办公厅纳入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安次区自主研发“房产交易自助办税终端”获得国家专利,荣获省税务局“智税·2021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精诚共治类第1名,并入选国家税务总局大数据应用案例;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制”,清单之外无收费;完善金融政策扶持体系,出台《廊坊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常态化运行……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推进,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聚焦制约发展的堵点卡点,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项又一项创新举措,不断汇聚起廊坊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的强大势能,托举廊坊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