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文珩 杨巍 本报通讯员 张庆
图为蓝天白云下、绿树碧波间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本报记者 刘向 摄
累计承接京津疏解转移项目532个,形成“四纵六横”铁路交通主干路网和“六纵七横”高速公路路网布局,建立“大北廊”“通武廊”教育联盟,与京津实行生态环境保护联合联动执法,组建“通武廊”党建联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深化落实重大国家战略领域改革,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健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制度机制,全力做好深耕北京、借势机场、联动雄安“三篇文章”,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让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改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为破解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2014年,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对制约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用协同的方式,有利于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实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
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金三角”,建立沟通机制是推动协同发展的首要环节。
自2023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以来,在京津冀联合办的统筹下,北三县与通州区进一步完善协同机制,加强沟通对接,推动规划、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协同发展实现由浅入深、由重点突破到多点开花。
今年6月28日上午,跨越京冀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主桥拱肋最后一个节段精准落在预定位置,标志着大桥主桥钢结构安装全部完成。该桥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区域交通拥堵问题,提高跨省通行能力。
改革越深入,越要注重协同。注重协同,才能站位全局、放眼长远,提出前瞻性、系统性、整体性、贯通性的改革思路,更有效整合资源,激发发展活力。
2023年9月22日上午,北京市通州区与我市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以下简称“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揭牌成立,统筹推进重要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工作事项落地落实。
随着一系列创新性政策的出台,我市与京津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始全面融合——
高标准编制完成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1+5+12”系列规划,形成了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高质量规划体系;连续5年与通州区共同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211个合作项目和事项;北运河京冀段实现旅游通航,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厂通路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北三县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全覆盖,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294项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区域通办”……
■全面深化改革,临空经济带动中部县(区)跨越发展
“一个窗口就可办理,提高了审批效率,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近日,北京睿江天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仇凯来到临空经济区(廊坊)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窗口,在办理企业迁入迁移业务时真切感受到了临空服务的高效快捷和细致周到。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政务服务窗口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环节,是营商环境的一块试金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是全国唯一跨省级行政区域的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由京冀两地一体共建、协同共管。“跨区域协同”,难点在于“跨”。如何破解跨区域发展办事难题?——唯有深化改革。
今年7月8日,临空区大兴片区管委会和临空区廊坊片区管委会联合印发《行政审批会商与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协同联动工作方案》,双方围绕审批会商、跨域通办、同标互认、信用管理、政务创新五大方面内容,全面深化合作。通过设立协同联动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保障协同联动工作规范化、常态化运转。
政务服务窗口之变,展现着改革增效的生动实践,是我市深化改革的生动注脚。如今,临空经济区(廊坊)统筹整合8个部门133项行政审批和对外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审批”;“自贸通办”窗口实现3500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在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跨区域无差别办理;全国一体化“政务晓屋”可直连15省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跨省业务……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提高政务服务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有效解决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企业异地办事难问题,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间便捷流动,临空经济区(廊坊)吸附力显著提升。
当前,以国药CSO、诚融科技为代表的6个项目竣工投产,以南航产教融合基地、稀土生命科学产业园为代表的20个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吸引易贝、京东、百洋等79家企业集聚现代商贸物流CBD。
站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临空经济区(廊坊)积极协同广阳区、永清县、固安县及安次区推进规划建设,围绕自贸试验区优势政策共享、会展中心及周边配套设施两大支点,发展“会展+产业”“会展+文旅”融合业态,打通“会展+消费”商业综合集群开发模式,构筑引领带动廊坊中部区域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
■全面深化改革,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
2023年,第27届中国·胜芳特色定制家具国际博览会成功举办,突出“服务雄安、对接雄安”主题,8大品类家具、1600余家企业参展,交易额达250亿元,为南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重大商机。
在文安县工业新区,兴华线缆有限公司年产1100万米电线电缆及配件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项目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市政工程、铁路交通及电力、煤炭、冶金等诸多行业领域,将全方位服务配套雄安新区建设。”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我市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三个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6个乡(镇)、177个村庄与雄安新区交界。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成为南三县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顶层设计,打破发展瓶颈。为促进南部地区借势雄安新区加快发展,我市在规划编制上率先改革,主动对接雄安新区规划,编制完成南部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控区涉及我市6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形成阶段性成果。
转变发展思路,聚焦服务雄安、融入雄安,南三县(市)做好联动发展文章,在服务雄安的同时发展好自己。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南三县(市)围绕雄安新区需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按照“新区研发+周边孵化转化”“新区总部+周边加工配套”“新区高端+周边服务”等模式,搭建承接平台,主动对接雄安、服务雄安,在改革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目前,华美集团、神州集团、国美公司等73家企业产品列入雄安大宗建材集采目录,产品应用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雄安会展中心、雄安高铁站等标志性建设工程。绝热节能材料、都市休闲食品、航空航天装备等13个外围制造基地加快建设,与雄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激荡改革潮,扬帆正远航!
廊坊找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坐标,采用协同的方法推进改革创新,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在我市展现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