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发展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反映发展规律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连载(10)

新发展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反映发展规律的科学指引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编者按:2020年8月下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鲜明特色。人民网理论频道节选其中篇章连载,以飨读者。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发展理念是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顺应人类发展大势和时代潮流,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问题,是引领新时代伟大实践的科学指引。

一、人类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引领,因循守旧的路子行不通。地理大发现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发展浪潮风起云涌,无不以理念变革、科技进步为先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谈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如此巨大的生产力历史性发展,是与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打破长期束缚人们的思想桎梏分不开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发展的脱胎换骨、生产力的突飞猛进。许多西方国家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实现群体性崛起,深刻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然而,一些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和地区,却由于思想禁锢、闭关锁国等原因未能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发展由盛转衰,逐渐落后于时代,甚至沦为一蹶不振的地步。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发展必须是协调发展,有增长无发展的路子行不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展经济的任务重新提上日程,“经济增长论”再次出场,主张发展即增长,增长即发展。在这样的观念主导下,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把经济增长作为头等大事,把工业化作为首要目标,把GDP增长作为唯一标准。“经济增长论”促进了战后一些国家经济腾飞,但也带来了经济结构失调、收入分配不公、农业农村凋敝、资源过度消耗等严重问题。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反思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问题,重新认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今天,一些发达国家过度推崇金融业及其衍生产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深重灾难,教训十分深刻。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行不通。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与自然休戚相关、荣衰与共,人类应当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告诫我们:人作为主体,可以通过人类活动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然而,恩格斯的警告并未改变资本剥夺自然的欲望,也未能阻止人类践踏自然的脚步,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依然大行其道。环境污染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发生的“八大公害事件”,70年代后出现的臭氧层损害、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空气、水质、土壤污染问题,使人们认识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发展必须向世界开放,封闭发展的路子行不通。伴随全球化的历史洪流,人类在开放和封闭中不断进行艰难抉择:1929—1939年,面对世界经济危机,各国纷纷采取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货币竞相贬值、提高关税、组建排他性经济集团,这是人类社会滑向第二次世界大战深渊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确定了国际贸易基本规则,各国相互减让关税,推进自由贸易,世界迎来了全球化新一轮高峰,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世纪下半叶,全世界成功从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的经济体,无一不是奉行开放发展理念。进入21世纪,人类再次站在全球化的十字路口。受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等影响,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在一些国家抬头,美国高举“美国优先”“美国第一”的旗帜,全球化遭遇曲折。尽管如此,经济全球化依然是大势所趋,开放合作依然是各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发展成果应由社会共享,畸形发展、两极分化的路子行不通。西方传统发展观,本质上是“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认为,发展是一个经济过程,资本增值和扩张是经济增长的唯一目的。在市场法则主宰一切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以贫富两极分化为代价,人往往成为资本增值的手段。“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大行其道,直接后果就是社会畸形发展、财富两极分化。这既是一些国家发生“颜色革命”、政治社会动荡的重要根源,也是目前一些国家民粹主义泛起、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重要原因。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发展如果不以共享为前提,不以人为目的,不仅缺乏社会公平正义,更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是不可持续的。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力争赢得发展主动。美国出台《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旨在占领高端制造的制高点;欧盟制定《欧洲2020战略》,提出实现以发展知识经济为主的智能增长、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主的可持续增长、以提高就业和消除贫困为主的全面增长;日本制定《日本再兴战略》,提出发展“社会5.0”,目标是创造一个“更加以人为本的超智慧社会”;俄罗斯制定《2024年前俄联邦发展国家目标和战略任务》,德国制定《国家工业战略2030》,英国推出《工业2050战略》,瞄准的都是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念问题,发展战略竞争透射的也是发展理念之争。中国共产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汲取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借鉴更是超越,有共性更有自己的特色。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占据时代制高点,维护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的重要法宝。

二、我国现实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仍然需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出的治本之策。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经济发展速度换挡节点、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节点和经济发展动力转换节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经济增长需要更强的驱动力量。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从国际看,我国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面临新挑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全球贸易发展进入低迷期,导致我国出口需求增速放缓。同时,从一些世界贸易大国的历史经验看,随着我国货物出口占世界总额的比重超过10%,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今后再要维持出口高增长、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高比例已不大可能。这就必须把经济增长动力更多放在创新驱动和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上。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再沿袭粗放发展模式、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确立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的战略指引。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总体上正在步入“发展起来以后”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联性、叠加性、复杂性越来越突出。比如,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规模大而不强、经济增长快而不优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经济发展仍然倚重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创新驱动力不够,创新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衡,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问题,发展任务仍然很重;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型发展,生态环境压力并没有根本缓解;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发展还存在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不平衡的问题,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仍有待提升。这些问题都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必须解决的。新发展理念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是解决发展难题、实现永续发展的对症良方。

总之,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根据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适时创新发展理念,是应对发展难题、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内在要求。

三、被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先进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新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增长动能转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大步推进,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动能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上升到2018年的57.5%,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列世界第17位。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谋划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之间差距不断缩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收入差距从2011年的3.13倍缩小到2018年的2.69倍。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度下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四是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为我国发展拓宽了国际空间。高举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我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大幅度提升。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新增就业累计78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总体快于经济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9300万人以上。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快速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成功应对国内“三期叠加”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发酵的双重压力,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7%左右,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99万亿元。我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年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结果。实践充分证明,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指引我国发展实践的先进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上一篇: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
下一篇: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