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光明论•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解读】刘东超:正确舆论导向的内涵与外延

 【光明论•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解读】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 刘东超

  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代社会,新闻舆论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强大和显著。广大民众正是依靠各种新闻舆论做出判断、形成思想、指导行为。新闻舆论的导向是否正确不仅影响着普通人的思想和感情,而且影响到社会的运行甚至政治的稳定。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新闻舆论的内涵非常丰富、外延非常广阔,他认为,不仅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导向正确,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导向正确。新闻报道要导向正确,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导向正确。无论是国内新闻报道,还是国外新闻报道,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娱乐类、社会类新闻都要遵循导向正确这个基本要求。

  正确舆论导向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条条框框,而是包括相对复杂丰富的内容。在政治方向上,它要求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努力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其中非常关键的是,把中央经过深入、全面研究确定的工作策略为广大民众讲清楚、讲深入,让大家按照这些策略来开展自己的工作。这样,整个社会和国家才有统一的努力方向,才能凝心聚力,才能产生高效硕果。在宣传工作中,它要求把握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向,要根据事实来描述社会现象,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我们的社会包括极为复杂的层面和繁多的现象,新闻舆论从业者要具备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要把握住事件的本质和深层,要看清事物的总体状况和多面表现。其中非常关键的是为受众呈现社会的主流趋势和积极正面的情绪,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和高境界。在舆论监督方面,它要求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其中要注意,尽量避免将社会弊端和罪错细致入微、毫无过滤地推向社会,尽量避免以猎奇欣赏甚至羡慕赞美的心态描写丑恶现象,因为有可能造成某些缺乏判断能力的年轻人仿效或攀比。因此,描写要有分寸,批评要有深度,引导方向要正。

  正确舆论导向还应该贯穿常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所谓常识性思维,指的是正常社会生活中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思维能力,其基本特点在于较为全面、较为辩证、较有深度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谓理性精神,指的是通过合理逻辑推导得到较为正确结论的能力和意识。也许有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两种能力非常简单,人皆有之,没有必要强调。但从众多媒体从业者的表现来看,远非如此,少数从业者正是由于缺乏这两种能力,导致舆论导向出现偏差。比如,最近媒体上关于当代农村破败衰落的文章比较多,其中许多文章非常有现实价值。但也有文章会存在一些导向上的瑕疵。有篇文章描写一个村子存在不孝和虐待老人的许多现象,我们相信作者是有事实基础的。但是这是这个村子老人和子女关系的全部吗?这个村子中孝顺老人的事例应该也有不少吧?根据常识和基本理性我们完全可以推知,虽然由于农村老人随着劳动能力的丧失和获得养老金(一般每人每月只有六、七十元钱)的微薄,其家庭地位有所下降。但绝大多数子女还是能尽基本的赡养义务。特别孝顺和特别不孝的毕竟是极少数。这篇文章报道了个别事实,但对事情的全貌把握得弱一些。这些违背基本事实逻辑的描写对社会导向的偏差是明显的。

上一篇:【光明论•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解读】孙来斌: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下一篇: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校工作系列重要论述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