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第3期《求是》杂志刊登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文章《全面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章是作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体会。作者在开篇即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一个新境界,是全面发展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那么,要想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究竟要把握好那几个方面的问题?求是导读问您解答!原文链接>>
一、端正三大认识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分别论述了三大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急需统一于党中央的三大认识。
1、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做法。
作者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的一般关系,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是马克思主义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由之路”。文章进一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读者指明当前情况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应做的具体落实,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2、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入手。
第二部分题为“全面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其中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在坚持和发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正是三部分的将相呼应才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全面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成为我们党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作者通过三次政治局集体学习阐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着三大方面的论述。
3、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理论,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统一的典型范例。
第三部分题为“有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作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作用。同时,文章对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党建等六方面“十二五”期间的成就及“十三五”期间的展望做了概括叙述。
二、理解四大难点
1、何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它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何不同?
长期以来,这两个概念并没有明确被区分开,虽然二者有着一些联系,但还是有着相当多的不同。
从时代背景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首先是针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教条主义者照搬照抄西方马克思主义、俄国列宁主义而言的。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为了找到正确思想武器,而特地提出来的,是为自己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理论扫清障碍。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命题的提出首先则是针对20世纪40年代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独立开展革命斗争和探索自己道路,是否勇于打起自己的理论“旗帜”,是否已经创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问题。其次是针对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国内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又面临一个解放思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艰难的探索之后,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决心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哲学范畴和理论特色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哲学命题,强调的是认识方法、思想方法、思想路线,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则是一个政治学范畴,强调的是发展结果,强调的是通过解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所形成的新理论,这种理论更注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注重的是解决中国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的一系列复杂的实际问题。
二者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其联系在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于和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结果,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确立和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2、不遵循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在国内外历史上有何典型案例?
没能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曾损失惨重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探索自己的道路,其中影响非常大的,就是来自俄国革命经验的“城市中心论”。可以说,党摆脱、克服城市中心论影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的过程。
所谓城市中心论,主要是指主张革命发展道路以城市为革命中心、以工人阶级为革命斗争的主要力量,和平时期在城市进行合法斗争;在革命时机成熟时,在城市中举行工人起义,先占领城市,后进攻乡村。即瞿秋白所说的“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形式。这是一条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所经历的、被俄国十月革命证实是正确的道路。但是,这条道路是不适合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的。
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城市中心论在党内一直存在着,不过在不同情况下其表现和危害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特别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全党期间,城市中心论表现尤为突出,危害也更大。党为克服城市中心论及其影响,经历了长达数年曲折复杂的斗争。党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正是在这一斗争中不断发展前进的。
没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苏联党自食恶果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他借口现代资本主义的所谓“新变化”,开始了全面的政治体制改革。在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他公开转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要求修改现行的苏联选举制度,允许不受限制地由选民提出候选人,按照平等竞争原则,进行差额选举。要求删除苏联宪法第六条的规定“苏共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实行西方多党制。特别是在1987年苏共中央一月全会上号召实行“最大限度的公开性”和“苏联社会不应有不受批评的禁区”之后,社会上的自由化思潮很快泛滥。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戈尔巴乔夫把“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作为“新思维”的核心,极力宣扬“民主化”、“公开性”、“自由化”和“全人类价值”观念。他们提出要“创造性地发展马、恩、列的思想”,“继承摆脱了教条主义解释的马、恩、列的遗产”,同时强调“利用进步的社会思想的成果”。完全将人道主义的观点作为阐述国际国内问题的准则,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相去越来越远。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1月出版的《八月政变》一书中更加露骨地提出,要“彻底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基于此,戈尔巴乔夫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改革,完全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在戈尔巴乔夫自由主义的民主改革中,“民主化”是不分阶级、不讲专政和集中的民主,不是发扬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作用,而是成为歪曲和丑化社会主义的自由化,这为反共势力毫无顾忌地猖狂进攻打开了绿灯。
多元化的民主改革摧毁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基石,扰乱了广大群众思想的是非界限,冲击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对苏共的坚实信念。广大党员失去了统一的指导思想,失去了统一的奋斗目标,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失去信心,直接导致了苏共意识形态的变异、滑坡直至崩溃,由此引发了民众对苏共、对社会主义信仰的大动摇、大丧失,以致最终与之彻底决裂。
3、总书记在六大领域的经典论述,都有什么?
政治建设
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2013年10月7日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
经济建设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国内市场需求强劲,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回旋余地,结构性改革正在深化,中国经济的前景十分光明。
——2015年10月18日,习近平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的讲话
文化建设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来做好工作,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4年2月2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
生态文明建设
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强调
党的建设
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就要“为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一点,要向广大干部讲清楚。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我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些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我们现在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不是过严了?答案是否定的。很多要求早就有了,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肯定表彰锐意进取的干部,教育帮助“为官不为”的干部,支持和鼓励干部一心为公、兢兢业业、敢于担当。如果失职渎职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损失的,必须严肃处理。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三、牢记三句重点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都说明,能不能运用好、发挥好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关键是要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坚持是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坚持的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而是放弃和背离。发展是坚持的重要条件,没有发展的坚持,不是有效的坚持,而是僵化和停滞。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全面坚持好、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全面学习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才能全面提高党的理论素养、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