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日,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廊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出台5方面13条具体措施,在主动对接京津、深化协同创新上再加力。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若干措施》要求,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更大的气魄和力度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生“金”,为推动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提供科技支撑。
抢抓机遇,深挖京津科技成果研发“富矿”,着力把京津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廊坊的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北要发挥环京津的地缘优势,从不同方向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北京、天津要持续深化对河北的帮扶,带动河北有条件的地区更好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北京和天津是科技成果的研发高地,推动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转移转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廊坊地处河北对接京津、服务京津的最前沿,是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的最先受益者、最大受益者。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科技创新源头的区位优势,坚持以“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强主体、建平台、促转化、聚人才,精准有序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每年超过100项高水平京津科技成果在我市实现产业化,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不竭动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瞄准京津创新资源外溢供给,发掘用好京津创新辐射带动作用,在协同创新中吸引更多京津人才、科技成果等创新资源要素加速向廊坊聚集,进一步把京津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廊坊的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强化举措,打通京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全链条”,打造承接京津资源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硬实力”。梧高凤必至。推动京津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需要补齐短板弱项、破除制度障碍、优化创新环境,加快提升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要加大京津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力度,鼓励高层次人才来廊创新创业,加强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并提供一站式科技人才服务保障。要夯实承接载体,围绕重点产业和细分领域布局建设中试熟化基地,支持园区、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平台,推进各类创新要素跨区域链接。要聚焦我市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面向京津优势科技资源开展招商,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培育一批高水平技术转移机构,进一步畅通成果转化渠道。要完善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式,鼓励企业联合京津高校院所对我市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攻关,推动京津科技成果到我市转化,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规模,吸引京津科技型企业落户。要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充分保障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权益,用好考核指挥棒,推动人才生态不断优化升级。
创新突破,形成具有廊坊特色的“巧方法”,让京津科技成果在廊坊实现“稳着陆”。廊坊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前沿和核心区,占据天时地利,更需在创新发展中主动作为、大胆突破,“有所为”又“有所不为”,形成具有廊坊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生态系统。“有所为”,就是在搭建对接京津创新资源平台方面,围绕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组织实施“双百互进行动”、科技成果直通车等品牌对接活动,对接成功的科技成果优先列入市级科技计划,采取基金参与等方式给予支持;在支持企业吸纳转化重大技术成果方面,组织实施“揭榜挂帅”,鼓励企业联合京津高校院所揭榜攻关,给予主要出资方每项最高200万元和100万元的资金支持。而“有所不为”,就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以“无为”胜“有为”,使成果转化单位相关负责人放心开展工作……这些创新亮点,正是我市鼓励支持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巧方法”,也必将是集聚创新资源、加快“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好方法”。
促进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廊坊高质量发展路上的“必答题”。我们要抢抓重大机遇,深化协同创新,主动对接京津,稳步实施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廊坊“首发首试”和应用转化,将廊坊打造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新高地”和“聚集区”,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廊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