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旨在通过三地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实现科学持续、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在历史的长河中,京津冀的关系源远流长。三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渊源深厚久远、交往半径相宜,貌合神亦合,实为一体。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纵观历史脉络,三河西与北京一河之隔,东与天津接壤相连。与两大城市地脉通,路脉连、文脉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区划为三省市,但人员往来、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婚姻交往亦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京津冀历史渊源悠远绵长
国家和三省市推动协同发展实效
京津冀地域辽阔广大,自远古以来北方民族与中原民族就生活在这一地带,是北方草原民族南下的跳板,也是不同民族冲突与融合的前沿阵地。先民们生活在共同的地域内,各族人民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在这里汇聚,书写文明之初的多元文化。
《元史·巴图鲁》中载:“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史前时期,京津冀所在区域的燕山南北、太行山东麓广袤的大地上,各河流流域和温暖适宜的气候,为古人类的生活和狩猎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场所。据相关出土文物考证,京津冀一带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居生活。在传统农耕经济主导时期,华北平原更适宜农耕,城镇空间分布较为稳定。丰盛的粟、稻、黍、豆、麦、薯等粮食作物种植,为人类聚集生活、开展农耕乃至后来的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物资储备。智慧聪颖的祖先,在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聚耕农桑,创造和延续着人类的文明。
京津冀地区古为幽燕,历经元、明、清三朝,800余年本为一家。《明·太宗实录》中说:“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也。”元朝时属中书省、明为北直隶、清为直隶省。民国初北京为京兆,天津属直隶省。民国定都南京后,北京改为北平,与天津同隶属河北省辖区。
万历年间修撰的《顺天府志(卷一)》中载:“燕环沧海以为池,拥太行以为险,枕居庸而居中以制外,襟河济而举重以驭轻,东西贡道来万国之朝宗,西北诸关壮九边之雉堞,万年强御,百世治安。”金元以后,北京逐步奠定作为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的地位。尤其是从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首都在全国的地位空前提升。明清时期,首都的管辖范围大而多。明初期的北平府乃至清朝顺天府,被誉为“东环沧海之波,西枕太行之麓”。
封建社会晚期,金、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先后定首都为北京,河北作为首都的屏护,倍受重视。古时,把国都附近的屏护地方称为“畿辅”,所以河北大地又有“畿辅之地”和“京畿”的美名。虽历史变迁,朝代更迭,沧海桑田,但京津冀貌合神亦合,实为一家。在地理格局上,“东临辽碣,西依太行,北连朔漠,背扼军都,南控中原”,历来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
新中国建立后,北京的城市定位成为国家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津冀地区出现政治与传统文化中心在北京,经济与新文化中心在天津,带动河北省各级城镇发展的“双城、多点”发展局面。河北作为京畿要地,亦为拱卫京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三河为例。在革命战争年代,三河于1934年建立的“中心县委”直接受中共北京市委领导。建国后,曾隶属北京市通州专区管辖。由五十年代至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三河的主要生产资料及生活日用品,大部分源于北京的一二级供应批发站点。改革开放后,原三河县委、县政府确立建设廊坊“首富县”的目标,提出“举开放旗、走改革路、吃区位饭、打京津牌”的发展新模式。九十年代,三河主动融入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建设,成为京东经济崛起的新高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廊坊市北三县位于京东核心功能区,名副其实在“首都经济圈”。
科学谋划重点布局。重点推动三大改革步伐。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技术和信息市场一体化。构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劳务协作会商机制,落实养老保险跨区域转移政策,统筹三省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
协同发展良好开局。经过五年来的积极实践和探索,京津冀三省市已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京津冀三省市均出台本地养老保险跨区域转移接续办法实施细则,发行符合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三省市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名称、政策标准、经办服务、信息系统“四统一”等。
实现交通对接先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通“动脉”,经过五年发展,轨道“一小时交通圈”已初步成形。据统计,“轨道上的京津冀”,5年来红利已惠及12.6亿多人次。加快建立“网络化、低碳化、安全化”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着力完善互联互通的城际轨道网,将进一步使京津冀轨道路网形成放射状轨道网络。
现代物流助力协同。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也是交通物流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为打造京津冀打造物流枢纽,五年来,三地的铁路、公路系统领先起跑,先后开行京津冀货物快运、特快、快速列车组和公路电商班车。通过打造现代物流基地,提升改造集装化设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运力支撑和物流保障。目前现代货物快运作业站点已覆盖京津冀区域内200多个县市地区,客户达到近10万家。
实现要素有效流动。过来在产业布局上,有一句话说得十分贴切:“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折射出“虹吸效应”下,三地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在产业疏解与协同合作上收获一系列新成果。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并重点加强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的跨区域合作交流。通过区域治理创新,促进共建共享,建立区域竞合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协同发展生态优先。为加快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以区域资源环境,特别是水资源、大气环境承载力等为约束,严格划定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红线,合作推进“环首都国家公园”和区域性生态廊道建设,实现“存量挖潜、增量提质”,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相协调的城乡空间格局。
三河市主动融入协同发展的务实之举
1993年3月,三河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2018年总人口为71万人。辖10个镇,4街道办,3个园区。市域总面积643平方公里。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0.1亿元,增长10.8%。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三河市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禀赋优势,用开放的国际视野,整合优质资源,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全方位发展,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京东“明珠”。
找准定位,当好协同发展新角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时代,三河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牢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河北高质量发展领头雁“三大定位”,紧紧抓住北京产业疏解的有限窗口期,以“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了”的紧迫感和“输不起”的使命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气魄,抓重点、破瓶颈、克难关,勇于创新,善做善成,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洪流之中,加快建设繁荣宜居现代化京东新城。
同向发力,打造协同发展新高地。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抓住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和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的有利时机,主动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着力推进了11项重点工程。交通互联工程。实现潮白河上燕潮大桥、京秦高速大桥、泃河大桥、京榆旧线跨河大桥,与北京的全方位公路开通对接,为几十万跨省族上下班提供了便利,也实现京通高速、102国道进京车辆分流,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同时,还实现京秦高速、密涿高速全部开通。还将共同推进轻轨平谷线、京唐铁路开工建设,进一步畅通三河与京津的联系通道,有效缓解首都五环、六环的通行压力。蓝天保卫工程。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起联合推动工业企业、机动车、燃煤、扬尘污染源的联合防控和治理,针对秸秆焚烧、燃煤、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跨区域的环境污染、交界区域“散乱污”企业等问题,定期开展联合清查整治,严防污染跨区域转移。水污染治理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协同通州、平谷、蓟州、宝坻等地,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河流流域为单元,共同推进潮白河、鲍邱河、泃河等跨境河流的协同治理。完善跨区域生态环保联防联治机制,保护好环首都生态绿带,推动“平(谷)三(河)蓟(州)”京津冀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步伐。并加快东西市区5座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产业提升工程。按照“三统一”严控标准,落实区域统一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避免产业同质化,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加强产业链条协调互补,实现融合共赢发展。文化共创工程。积极配合做好京津冀“非遗联展暨第六届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第四届京津冀京东大鼓书会”“第四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第四届京津冀合唱音乐会”和域内的文化下乡、文化惠民、彩色周末、广场舞展演等文化交流活动。旅游共享工程。共建旅游一体化平台,举办“京东休闲购物旅游区”旅游交流、2019京津冀国际旅游季等系列活动,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实现京东旅游信息、资源共享。人才一体化工程。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智力支持,围绕创新创业重点产业和高精尖人才需求,组织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考察交流和项目对接洽谈活动。做好区域人才挂职交流工作。落实人才服务绿卡制度。建设高效完整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基础教育工程。协同推进基础教育发展共同体、中等职业学校联盟和幼儿园联盟。开展教育干部挂职锻炼、课程观摩、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等系列活动。组织部分骨干校长开展高级研修培训,加强校长间业务交流,提升校长队伍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医疗卫生合作工程。实现与京津等地医疗信息化互联互通,全面推进医疗检查结果互认,实现医患异地诊疗、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和实现异地诊疗结算。共同组织医疗卫生人才招聘会。社会治安共管工程。开展区域协作交流、情报信息共享、警情互通、联勤指挥、联合办案、协查协办等社会安全治理上的合作,担负起首都政治“护城河”的重大责任。美丽乡村工程。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推动接壤地区的“口子镇”“口子村”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基础设施、农村绿地绿化、垃圾中转场地及设备建设,提升村镇整体环境面貌,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有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三河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加快构建新“4+6”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以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双转型”。深入推进“三合”发展和“6+大集团”模式。实施“退二优二”“退二进三”战略,加快原有产业优化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力度。推动过剩产能淘汰、“散乱污”企业治理等领域社会闲置资本投向高端高新产业领域,实现“凤凰涅槃”。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对重点企业实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合作。全面落实鼓励企业上市资金、出口企业奖补资金等扶持资金,重点加强对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积极完善质量体系,培育“百年老店”,创造更多知名商标、知名品牌。打造楼宇经济产业群。出台《三河市扶持楼宇经济发展暂行办法》,鼓励引导楼宇提高招租引商标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主动向以人才、智力、资本、技术和服务等要素为核心的集聚式发展模式转变,聚焦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大智移云”等产业,打造一批“亿元商务楼宇经济”。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全面落实“双倍增”计划,加大孵化器、众创空间、“苗圃”等创新平台建设力度,重点抓好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不断提升创新层次和水平。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引导基金作用,让科技型企业和高端人才及时、全面享受政策红利。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推进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为企业创新发展助力。实现三产逆势上扬。2018年除房地产外,其它三产投资增长85.8%、增加值增长12.5%、占比提高了9.3个百分点。三产占比由2017年的3:52.2:44.8优化为3.4:42.5:54.1。其中,以信息传输技术服务为主的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7%,对服务业贡献率达到61.3%。以教育、卫生为主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3.5%,对服务业贡献率达到31.1%。
高端发展,打造“一流”协同发展高新区。三河市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仅与首都副中心一河之隔。经过建区26年来的高质量发展,累计引进各类项目投资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其中北京项目投资约占1/3,国内其他地区和外商投资项目约占1/3。园区经济总量占三河市的70%以上,财政贡献占85%以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主动抢抓机遇,乘势而为,积极引导企业接收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外溢,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5.6亿元,财政收入72.9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273.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3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154.85亿元。2018年,燕郊高新区荣获“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先进开发区”称号,并获奖励400万元。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区内全部实现路、电、讯、暖和给水、排水、工业蒸汽、燃气、有线电视、宽带网和土地平整的高标准“十通一平”配套标准。拥有高等院校7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141所。拥有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8家,各类医疗机构330家。多所医院与北京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燕达医院已成为京冀医疗合作示范项目。
科技创新高端引领。秉承“立足高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打造医疗、教育、金融三个微中心。三河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6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53家。形成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医疗、文化创意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拥有各类科研机构81个,拥有国家和省市级孵化器5家,国家和省市级众创空间7家,孵化面积达23万平方米。拥有院士工作站7家,涉及分子诊断与生物芯片研究、瓦斯防治和地质防治水研究、纳米隔热保温材料、摄影测量与遥感、人类健康系统工程等前沿领域,入驻院士16人。实现“政、产、学、研、用”的有效联合,实现科技要素高效流动、聚集、成长。金融商业网点密布。各大金融机构及物美、苏宁、京客隆、沃尔玛、永旺梦乐城、香港新世界百货等商业网点遍布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有各类文化艺术协会13家,民间文化艺术团体100余支,图书(室)馆36个,书店20家。有电影院7家,博物馆3个,各类体育场所171个。绿色城市相生共融。燕郊植物园、幸福公园、潮白河绿廊绿道建成开放,全区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38平方米,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生态良好。
潮平两岸阔,大棹高扬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三河市业已成为极富发展实力、发展魅力、发展活力、后发崛起的现代化产业新兴城市。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正按照布局集中、产业聚集、用地集约、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要求,书写着经济强市、美丽三河的新篇章。(本报通讯员 张德敏 王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