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调统筹打造区域合力 荆平 唯有协调,方能避免嘈杂,奏出一篇好乐章。京津冀协同发展,亦然。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具备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资质。然而,区域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问题却成了三地腾飞的“拦路虎”。京津两极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区域功能布局不够合理,发展差距和矛盾日益突出。区域间的资源配置,时常陷入“北京吃不下”、“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的境地。解决这些掣肘,京津冀三地唯有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在更大的棋盘上谋划发展。 发展,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必须注重协调、统筹兼顾。三地补短板、强整体、破局限,需要下一番大气力。把分散的部分系统化,把发散的局部功能整体化,把薄弱区域、薄弱领域、薄弱环节补起来,增强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方能促使整体效能最大化。近几年来,京津冀三地坚持“一盘棋”布局落子,无论是致力金融协同还是打造区域“微中心”,无论是产业对接还是交通先行,莫不是为了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充分流动、高效配置,莫不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区域合力。 一座城市发展起来不易,一个城市群发展起来更难。秉持大视野、大思路、大格局的京津冀,一定能够闯出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新路,成为区域发展的示范和表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 北京银行万亿授信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 本报记者 吴迪 金融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表示,在未来15年内,北京银行将提供1万亿元专项授信额度,围绕开发综合授信、债券、银团贷款、理财、产业基金、信用卡、结构性投资等产品,全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 去年,闫冰竹委员建议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来指导京津冀地区金融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资源的协同。过去的一年里,北京银行率先在特色金融产品开发上展开探索,目前已成立了京津冀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出资额100亿元,拟撬动社会投资近千亿元,重点支持协同发展中的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环保、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升级转移、民生工程、棚户区改造、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项目,京津冀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的首个投资已经落地,用于支持天津“8·12火灾爆炸事故”受损房屋收购及修缮工作。 除此之外,北京银行还将以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为着力点,推进通州地区“3个100亿”融资的落实,全力满足建设需要;协助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公路、港口运输建设,助力公共运输行业发展;支持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等行业发展,满足升级需要;助力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发展,满足发展需要;支持水、林的生态保护及大气的综合治理,满足“绿色”需要;推动“京医通”智慧医疗模式和“富民直通车”在京津冀地区全面推广,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能力等等。 自闫冰竹提出金融协同的建议后,北京银行在新的战略布局上动作频频,先是在石家庄、保定设立分行,并开设了首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创新金融服务的资金专营机构——北京银行资金运营中心,投资运营规模近2000亿元。后是设立了中国银行业首家“创客中心”,为京津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金融力量,同时为有效化解河北蠡县农信社金融风险,还发起成立了河北蠡州北银农商银行。据了解,北京银行正积极寻求在天津设立自贸区分行,力争将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特色服务品牌,复制推广到京津冀更广阔的区域中,提升整体金融发展水平。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天津机场总经理阎欣: 打造进出北京第二空中通道 天津日报记者 刘冬梅 李川 魏彧 “天津机场的成长壮大得益于天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更好地服务天津、服务首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天津机场总经理阎欣接受采访时说。 阎欣身兼两职,这本身就寓意着“协同发展”,天津机场的一个重要定位就是:打造进出北京的第二空中通道。将自身发展融入重大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融入京津冀“十三五”规划和天津市“十三五”规划的大格局下,天津机场不但找准了定位、更牢牢把握住优势和机遇。 阎欣表示,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可以用24个字概括:确保安全、优质服务、创新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企、精细管理。“天津机场2015年实现旅客吞吐量1431.4万人次,增速在全国千万量级机场排第一位。今年我们自加压力,制定了‘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目标——旅客吞吐量突破1600万大关,力争实现16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万吨,运输架次13万架次。” 实现今年的目标,为“十三五”打下良好基础,天津机场发展的增长点在哪里?阎欣表示,这个增长点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此,今年天津机场一方面在开通航线、加密班次、筑牢“硬件”上下功夫;另一方面,用创新与服务不断提升“软实力”,以“真情服务”博得良好的口碑,在旅客满意度上锁定全球同层级机场前三位这个目标。同时,还将全面提升20座异地城市候机楼服务功能,实现运营保障和市场营销一体化,特别要继续发挥好北京营销中心的独特功能,使之成为进出北京第二空中通道的桥头堡。 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政协副主席王学求: 在北京新机场附近打造京津冀“微中心” 河北日报记者 王敬照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沿京沪、京广、京九、京承、京张、京秦等方向铁路通道,选择若干中小城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若干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职住合一、规模适度、专业化发展的微中心。”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政协副主席、国土资源部物化探研究所应用地球化学室主任王学求建议,以首都北京新机场建设为契机,高标准规划建立新型城市,打造京津冀区域“微中心”,并让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北京新机场定位为‘综合性超大型机场’,规划远期旅客吞吐量在1亿人次以上,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机场,甚至有可能是将来世界上最大的机场。”王学求代表表示,根据美国卡萨达教授提出的“第五波理论”,在先后依托内河航运、海运、铁路和高速公路“四波”之后,新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依托机场,尤其是大型枢纽机场。又恰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在北京新机场一定距离范围内,规划建立绿色、高端、智慧的产住合一新型城市,打造一个全新的京津冀“微中心”城市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 王学求代表认为,北京新机场周边土地珍贵,不能只规划为产业园,而是要按城市建设进行规划,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型城市。他建议,在廊坊市区域内或跨越京廊两地,规划出100平方千米区域,按100万人口规模进行规划。在城市定位上,要着眼未来10年和更长远的发展,以人为本,实行高端规划、科学布局、设施配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公园绿地相间的绿色、海绵、智慧城市。在产业定位上,要着眼于科技研发、大数据与物联网、新材料、生物制药、无人机、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等。在教育、医疗、文化和公共服务等资源配置上,要突出特色。 “‘微中心’建设,一定要搞好顶层设计,摒弃行政区划限制,进行统一规划。”王学求代表建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框架下,开展“多规合一”,将居住空间、产业空间、公共服务空间、生态空间共同规划。对机场邻区进行通盘整合,摒弃各自规划的理念,真正在京津冀地区打造一个全新的北方“小深圳”,形成京津冀地区新的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