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集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图览协同 数据看发展

     

       22日开始,本报记者从产业对接、生态环保、古都保护、疏解非首都功能、交通一体化、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寻找着一个个生动的实例,从“高精尖”产业升级,到专项投入保护古都“金名片”;从林农碳汇交易获利的笑脸到医疗等公共服务输出惠及百姓,京津冀21.6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协同”大势已成共识,一盘张弛有致的“大棋局”,正在精彩上演。

    产业禁限目录

    2014年,首次发布《北京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产业禁限比例达到32%,城六区比例更高,东西城达67%,朝海石丰达42%;2015年北京修订产业禁限目录,禁限力度再提升,全市禁限比例提升至55%,全市一半行业被禁限新增,城六区禁限比例则统一提升至79%。两年以来,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量,累计达1.3万件。

    交通一体化

    铁路: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 (2015-2030年)已经京津冀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先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市郊铁路平谷线,已确定走向及站位。

    高速公路:一批高速公路“断头路”相继打通,京台高速北京段已进场施工,京秦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高速(通州至大兴替代线)等项目前期手续,正在办理。

    公交:北京地区至外埠公交线路已达39条,线路长度2710公里;京津冀毗邻地区省际班线公交化改造试点推进中。

    新机场:2015年9月底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已开工,目前周边配套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中。

    京津冀一卡通:已全面启动建设,区域清分结算中心正在建设,2016年北京所有公交线路都将加入一卡通计划。

    生态一体化

    大气方面,2015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全年压减燃煤约600万吨,城六区基本实现无燃煤锅炉。北京与承德建立跨区域碳交易试点。

    生态造林,1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51万亩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等生态合作项目,全面完成。

    水源保护,10.3万亩密云水库上游稻改旱、张承地区水资源环境治理等项目,都已完成;京津冀签署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

    旅游业融合

    旅游协同:“一张图、一张网、一张卡”加快推进,北京、天津及石家庄、唐山、沧州5地多条旅游直通车正式开通。京津冀三地已签署200余个旅游投融资项目。

    社保民生

    人力社保协同:2015年,北京与津冀两地分别签订《加强人才工作合作协议》、《推动人社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医疗保险合作备忘录》,三地参保人员社会保险信息实现相互核对及协查。三省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名称、政策标准、经办服务、信息系统“四个统一”。

    制造业疏解

    两年累计退出污染企业718家(2014年392家、2015年326家),2016年将提前完成1200家污染企业退出任务;全市8个列入国家2015先行启动疏解项目的企业,已经完成调整退出。

    高耗水农业疏解

    全市小麦生产面积减少19万亩;生猪生产规模下降5%,肉禽生产规模下降10%,规模畜禽养殖场从1907家减少至1886家;环京“菜篮子”生产基地扩大到70余万亩,占全市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批发市场疏解

    2014年,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市场36个,升级改造34家;2015年调整疏解150家商品交易市场:清退拆除80个,转型升级70个。动物园地区批发市场、大红门地区批发市场、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疏解进展顺利。

    教育功能疏解

    高校方面,北京城市学院5000余名学生、工商大学500余名学生、建筑大学1100名学生分别迁入顺义、良乡、大兴新校区;北京与河北签署协议,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携手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

    北京市外事学校等4所职业高中合并为一所职教学校,拟整体外迁,已腾退5处校址;北京景山学校已与曹妃甸区投资集团共同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

    医疗功能疏解

    天坛医院迁建工程主体结构2015年封顶;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工程,完成初步设计批复;北大医院大兴院区项目正在办理环评等手续;友谊医院顺义院区项目完成规划选址;北京儿童医院已正式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院与河北燕达国际医院的合作,正在推进。

    行政功能疏解

    市行政副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已经确定,行政办公区起步区开工建设,通州新城86个重大基础项目,部分已经开工,其他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联手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石家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中。三地将打造一条“中关村数据研发——张北数据存储——天津数据装备制造”等上下游贯通的“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已有20多个软件信息服务业等项目落地;石家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基地,预计2017年建成。另外,合作共建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有14家创新主体签约入驻。

    体制创新: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推出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建立财政利益共享机制 。

    新能源汽车:三地联合制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计划,率先推进京哈、京港澳、京藏、京津等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设施建设。

    产业一体化

    “4+N”产业合作格局集中构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投资建设公司组建,设立首钢京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母基金200亿元,首钢京唐公司二期等重大项目顺利开工;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方面,建设规划正在报批;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方案,也已初步制定完成;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建设,初步制定共建方案,奇虎360、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等创新主体已完成落户。

    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厂房基本建成;北京22家生物医药企业落户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9家企业开工;张北县庙滩产业园云计算项目开工。

    2014以来,各类在京企业在津、冀投资项目累计分别达到865个、6431个,资金分别达到2403亿元、5686亿元。

    本版文/本报记者 林艳

    图示制作/潘璠

上一篇:协同新生
下一篇:京津冀正形成最大“地热城市群”之一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