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河北、北京、天津三地的两会相继召开,三地政府工作报告中,京津冀协同发展都是热词,也是三地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从非首都功能疏解到交通一体化,到大气污染联合治理,再到产业转移,三地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多项重点任务,谋划在多个领域实现新突破。从最初的概念到如今的有血有肉,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正在重塑从产业经济到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京津冀三地2016年发展目标
北京:细颗粒物浓度下降5%左右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3.5%、3%左右和4%,细颗粒物浓度下降5%左右。
天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9%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
河北:出口总值增长5%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左右,出口总值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9个百分点。
京津冀三地2016年做什么
北京:集中力量解决“大城市病”
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走出一条发展新路。
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智力资源优势,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大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切实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形成消费和供给良性互动、需求升级和产业升级共进的格局。
准确把握超大型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集中力量解决“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
天津:落实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政策
经济质量实现新提升,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加快示范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举措,落实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政策,继续减少、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深入开展土地整理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新一轮招商引智计划,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对接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
城市建设实现新进展,深入实施“四清一绿”行动,继续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铁路、高速公路、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
河北: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
加强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扩大有效需求,构建多点发力、多元支撑的增长动力格局。发挥创新的核心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
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围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开展制造业升级专项行动,启动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抓好千项新产品开发、千项名牌产品培育“双千”工程。
加快白沟现代商贸物流示范区、邯郸华耀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鼓励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探索运营新模式。
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举措
非首都功能疏解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
北京市长王安顺2016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制定实施产业、市场、公共服务、行政事业单位四类非首都功能疏解方案,完成300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退出任务,同时推动部分市属高校和医院疏解。
此外,北京今年还将完善行政副中心规划方案,加快行政办公区起步区建设,确保到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部分迁入,带动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及公共服务功能转移。
另外,两会期间北京还宣布,“十三五”期间,行政副中心将聚焦297个重大项目建设,项目涵盖了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王安顺在两会期间特别强调,要让通州建设发展成为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窗口。
天津则强调,要推动产业升级转移,积极吸纳北京创新资源和优势产业,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
而未来,河北在三地中将主要致力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该省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篇幅阐述了工作规划,其中包括确保北京现代第四工厂、比亚迪新能源客车承德基地、张北云联数据中心等项目建成投产等。
另外,为精准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河北省2016年还将谋划建设集中承载地和微中心,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渤海新区、正定新区等省级重点平台建设,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造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协同发展基地和产业园区。
三地打造京津冀1小时通勤圈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今年三地均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推进工作做出了明确安排。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在北京两会上表示,2016年北京市将加快推进京张铁路、京唐城际、京台高速等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和公路项目建设,同时加快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进程。
河北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加快京沈客专、唐曹铁路、首都地区环线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京唐、京霸、廊涿城际和白沟支线,加快推进京衡客专前期工作,打通扩容一批“断头路”、“瓶颈路”,抓好北京新机场及配套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而天津则提出了“打造京津冀1小时通勤圈”目标。该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天津将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深化港口、机场合作,构建以海空两港为核心、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同时天津还将推进交通智能管理、运输服务、安全保障一体化。
三地设治污目标 京津冀协同立法首个项目通过
在环境治理方面,今年京津冀三地都明确设立了目标。
以空气污染为例,北京将PM2.5浓度下降5%左右作为2016年的工作目标之一。河北明确,2016年要令PM2.5浓度下降6%以上,同时强调要推动建立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北戴河地区环境整治等工程。天津则强调,到2020年,要令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25%。
除了强调要实现污染物“减量”,河北方面同时还表示要扩大生态建设“增量”。河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河北将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三北”防护林、乡村和廊道绿化及公益林等重点工程,年内造林绿化420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京津冀三地在大气污染治理中还首次实现了协同立法。今年河北省两会期间表决通过的《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就是京津冀协同立法的首个项目,也成为河北“治霾”的重要法治保障。(根据中国新闻网、经济日报、北京商报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