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门诊大厅,一位护士从辐射京津冀三地“医养结合”的老年社区规划图前走过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
“北京的问题是人口过多带来的,其实深层次上是功能过多带来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北京已经患上了相当程度的‘城市病’。”——习近平
在2·26讲话中,习总书记明确了首都的城市战略定位是“四个中心”,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因此疏解那些非首都功能,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成为北京的现实抉择。
所谓经济社会各要素处在“紧平衡”状态,就是“紧”在人多、功能多,但空间减少、资源减少。
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奔赴河北多地,近距离观察医疗服务功能疏解和专业区域市场疏解给百姓生活带来的惊喜变化。
医疗疏解
燕郊“医养一体”新样本 九成老人来自北京
从通州出发,沿通燕高速一路向东,车行约十公里,过了潮白河,便进入河北省三河市区西部的燕郊。这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城市,一个个新楼盘拔地而起。燕郊,不仅承载着30万在北京工作的上班族对生活的期待,而且也正在努力构建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28岁的徐垒是辽宁人,在燕郊工作已有七八年,他的妻子是北京人,小两口在燕郊买了房。2月18日,徐垒的女儿在河北燕达医院出生。“女儿平安降生多亏北京医疗服务的对外输出。”徐垒说。
妻子刚怀孕时,徐垒本想选择北京妇产医院。居住在燕郊的他,开车去一次妇产医院,不堵车的情况下需要1个小时,如果堵车则可能需要2至3个小时。“10个月往返产检的时间、交通等成本太高了,关键是突发情况解决不了。”于是,徐垒和妻子将目光转到离家不远的燕达医院。
过去,燕郊地区长期缺乏大型综合三级医院,当地人习惯进京看病,尽管燕达医院从成立之初就主打高端医疗设备,但由于没有知名医生,仍然无法得到当地百姓的信任。自从2014年5月北京朝阳医院与河北燕达医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后,来自朝阳医院的15名专家在燕达医院定期出诊、指导。医院每天都有专家坐诊,患者随来随看,不必担心挂不上号。两院在妇科、产科等领域的合作效果尤其明显。这里产科就诊环境宽敞、安静,50多张病床基本按照两人间设置,可满足产妇产后静养的需求。
经过考察,徐垒和家人最终选择了燕达医院。“省去了10个月产检的交通、时间成本,还是划算的。有北京的大专家坐诊,一家老小都放心。”徐垒的父亲说。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截至去年年底,燕达医院陆续与北京4家三甲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除了产科合作外,神经外科领域与天坛医院合作成立天坛燕达脑科中心;中医领域与北京中医医院合作成立了北京中医医院燕达中医诊疗中心;综合能力及医院管理方面,加入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儿科领域与首儿所合作建立首儿所—燕达儿科疾病诊疗中心。
每天,燕郊当地的患者都可以在医院挂到北京的专家号,其中不乏天坛医院神内专家张玉梅、首儿所儿童血液病专家师晓东等知名专家。合作两年来,去年燕达医院门诊诊疗人次达到15.6万,较前年同期增长65%,较2013年同期增长273%。
北京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输出,既盘活了作为大型民营医疗机构的燕达医院的硬件条件,更使燕郊地区的近60万百姓成为京津冀医疗一体化最直接的受益者。患者除了当地人,还吸引了部分来自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等省市的患者。
除了医疗服务功能的疏解,5年前燕达医院旁边还建设了一家大型综合民营养老中心,即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这家养护中心与燕达医院在功能上互为补给,共同构建辐射京津冀三地的“医养结合”老年社区。北青报记者从燕达医院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养护中心一期建成床位2300张,而目前正式开放床位1272张,入住的老年人已达1000余人,其中90%以上是北京户籍老人。
作为京津冀在医疗领域协同发展的重点项目,养护中心二期工程将于下个月破土动工,2018年年初预计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将再增加17栋养护楼,开放9000多张床位,运营模式将向居家养老转变。
“现在入住的老人平均年龄82岁,下一步随着更多床位的开放,随着更多60多岁老人的入住,整体设计也会向自理、半自理模式转移。”养护中心负责人表示,随着双人间、四人间的逐步开放,入住价格也将向北京公办养老机构的床位费用倾斜。据了解,燕达医院正在申请加入到北京的卫生体制中,建立京东医疗养老服务中心,让更多老人在此安心养老。
“这几年养护中心周边新开了三四条公交线路,建起了餐饮一条街,还有四五个大卖场,附近环境从几年前的农村,发展成功能齐全的中型城市了。”徐垒的父亲说,为了和儿子住得更近些,他已打算入住养护中心。
文/本报记者 刘洋
市场疏解
北京新发地一位菜商的疏解之路
孙永斌这些天忙着联系生意,他所在的新发地是河北高碑店新发地。去年10月底,他和一帮认识的以及不认识的同行,从北京丰台区的新发地搬到了这里。孙永斌还有一些朋友继续留在北京新发地干着老本行,等待着即将到来的业态变局。他们不同的路子,都是新发地疏解和改造升级的折射。
孙永斌回忆说,十几年前他刚到新发地摆摊,正是新发地崛起的关键时期,新发地开始左右北京的菜价体系,2000年供给量达到北京市场的70%以上,2003年左右达到80%以上。
随着自身的壮大,前来这里安营扎寨的蔬菜水果商户越来越多,经营的密度也越来越大,一辆辆货车紧挨着,打开后车厢的挡板,架起秤就是一个临时摊位。商户们住房的密度和摊位的情况差不多,一家几口人挤在菜市场旁边40平方米的小隔间里,大院里的人共用角落里的公共厕所。就这样的房子,房租不断上涨,去年已经到了每月2000多元。
孙永斌所感受到的拥挤和不便,在决策层面被提炼为“大城市病”,各种规划和方案正逐步出台。他所安身的场所,作为一个典型的区域性批发市场,和一般性制造业、医疗教育机构和行政事业单位一起,成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点。
北京的新发地目前占地1680亩。随着疏解政策的做实,本就觉得越来越不方便的孙永斌开始琢磨“换地儿”。他开始主动考察周边几个地方的经营环境,去年10月底,河北高碑店新发地正式开业,这是在河北省落地的第一家疏解北京农批市场的项目。
河北高碑店市相关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按照规划,一期占地2000余亩的高碑店新发地市场,能保障首都15天以上的农产品供应。孙永斌感受到这里的经营成本有了明显降低,这里的果菜价格比北京平均便宜10%到20%左右。同样的住房,租金比在北京便宜一半还多。车辆能很从容地进出,停放条件也可以满足他的需求。
作为大变局影响下的个体,孙永斌们适应着新环境。据介绍,未来高碑店新发地市场入驻商户将达8000余家,市场总占地将达到1万亩。项目全部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减少1000万辆大型卡车进京。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民账本惠
四大类非首都功能将被疏解
去年,北京市共撤并升级清退低端市场150家,关停退出一般性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26家;今年,北京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将继续关停300家……2015年4月出炉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等4类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中,一般性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区域性批发市场都是疏解的重中之重。根据北京市发改委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共撤并升级清退低端市场150家。清退一般性制造业和污染企业方面,去年关停退出一般性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26家。
今年,北京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将继续关停300家,今年关停300家后,意味着提前一年完成了这个目标。
医疗方面,北京已与津冀150余家医疗机构签署80余个合作协议。据介绍,目前北京周边地区已初步实现33家医院或院区构成的医疗服务带,总床位已达到29946张。
教育方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疏解正在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学院5000多名学生和约1000名教职工去年迁入顺义区杨镇新校区。
行政事业单位方面,北京市各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将在2017年整体或部分迁入位于通州的行政副中心。目前行政副中心的行政办公区所在地——通州区潞城镇郝家府村的拆迁工作已经完毕,核心区建设已全面展开。
文/本报记者 刘洋 李泽伟
专家观点
剥离区域功能不会影响市民正常需求
对话人: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
北青报:关于疏解非首都功能,政府在时间表中提到,2017年要有实质性进展,实质性进展意味着什么?
赵弘:疏解非首都功能,区域协同发展是互为因果、互相呼应的。这些人如果在别的地方没有发展好,交通、住房、孩子上学、就医这些方面的条件没跟上,过去了并没有落地生根,又回来了,那么疏解和区域协同发展都谈不上成功。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要出得去,留得下,发展得好。这就是疏解的“实质”。
北青报:在疏解和区域协同发展上,难点在哪里,比如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数据等?
赵弘:难点应该在习惯的改变上。比如以前客户习惯到动批采购,现在到了河北会不会习惯?此外,要通盘考虑。比如这里的市场走了,但那边还有同样的市场在,这就不成。有人认为疏解会影响GDP,其实疏解的这些本来在北京的经济结构中占比也不大。
北青报:有些疏解,比如新发地菜市场,以及医疗资源的输出等,会不会影响本市市民的利益?
赵弘:不会。比如新发地,大家都知道这是北京的菜篮子,但问题是它不只是北京的菜篮子。我们对新发地有过调研,这里只有三成交易量供应北京市场,其余供应华北甚至西北地区。这部分功能剥离出来,可以放到河北高碑店。山东的蔬菜去内蒙古,就不用经过北京,这样每天进北京的大卡车就会减少。
什么是疏解非首都功能?在市场这个领域里就是指城市交易功能留下,区域交易功能,也就是非首都功能就要转移,转移后对区域协同发展是有好处的。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