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作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后,京津冀三地政府积极行动起来,合作也变得更加紧密。近两年时间内,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天津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黄兴国市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6年本市将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对接合作。对于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方向,应该怎么看?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下一步应该怎么办?为此,本报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组织了一系列专题文章,为大家全面把握发展动向提供理论参考。
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怎么看
2015年12月7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在北京召开,张高丽在讲话中表示,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的关键一年。
怎么办
要编制实施好京津冀“十三五”规划,通过科学合理总体布局,努力推动三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
要抓紧出台控增量、疏存量政策,深入谋划和科学论证承接平台规划建设,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要突出绿色、宜居、人文、智慧发展,注重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均衡,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制定重大项目滚动计划,促进合理有效投资建设。
要充分认识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加强联防联控,坚持不懈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
要合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办好一批民生实事。
要强化体制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三个关键支撑,积极稳妥实施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胡平(原国家商业部部长、原国务院特区办主任)
京津冀之间的历史关联由来已久,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一项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与新常态结合起来考虑。过去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基本上都是各搞各的,有的时候只考虑自身地区发展需要,在地区间合作方面有所欠缺。而在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要按照市场规律来调控,就需要合理分工、突出特色,各自发挥专长,合作共赢,要互补,不要碰撞,在相互合作中形成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文化产业作为京津冀地区共同扶持和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搞好文化协同发展非常关键。首先,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应注意避免经济和文化“两张皮”的倾向。近年来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听起来是将文化与经济结合在一起,实际上这种认识仍比较肤浅。文化不是经济的附庸和工具,更不是经济发展的“拉拉队”,二者应是共生的关系,应齐头并进。其次,现在需要解决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如何走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这方面,产品的设计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用文化思维来创造新的产品,在产品设计环节注入文化思维,并在包装、品牌、营销等各个方面体现文化的价值。在这方面,西方有很多做法值得借鉴,比如米老鼠和唐老鸭,不光一部动画片,市场上还有各种各样融入米老鼠元素的产品,利用卡通形象来卖东西,这就是文化与经济结合的一个很成功的案例。
对于天津来说,应发挥自己独有的优势,如文化旅游、民俗艺术、历史遗存等方面的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如挖掘天津近代历史题材的工业旅游资源,让世人了解中国现代化道路是如何走过来的;发展海洋旅游,利用特有的港口海运优势来拓展海洋旅游,进一步加强与韩国、日本等地的海上旅游交流;利用在民俗文化方面丰富的资源,让剪纸、年画等独有的文化产品更广泛地走向世界。近百年来,天津有很多全国首创的东西,记录着这座城市乃至中国近代发展的历程,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一方面让世人知晓,为城市发展增加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城市软实力,打造天津特有的城市品牌。
常修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来看,21世纪初沿海地区发展的龙头将是京津冀地区,之所以这样说,除了京津冀本身所处的中枢地位和处于东北亚环渤海心脏地带的战略地位外,还有四点理由。
第一,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资源环境制度改革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京津冀地区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而且是中国的行政和文化中心;第二,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在全国的产业升级中发挥引领作用,这是破解结构难题、推进创新发展所必需;第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严重,人们希望这一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因此协同发展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打造“绿色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举措;第四,京津冀本身的发展也要求形成一体化格局,过去由于区域内各城市发展目标雷同,产业结构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和“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因此人们希望把京津冀等环渤海西岸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域和北方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建议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四个率先”:
其一,率先治理污染,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为全国做出表率。要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尤其要共同控制重点行业污染物的排放,加大机动车污染治理力度,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预警信息共享机制等。生态环境建设应率先推进。
其二,以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突破口,率先以新一轮开放倒逼改革,在制度创新上走在全国的前列,真正“杀出一条血路来”。
其三,以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样板,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
其四,适应经济新阶段的要求,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京津冀三地功能的重新定位,特别是北京剥离其非首都功能,在这方面非有“壮士断腕”的气魄不可。
周立群(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京津冀地区有一个特定的区情,那就是三地经济发展的落差较大。无论是经济发展阶段还是人民生活水平,北京是一个高峰,天津次之,而河北与京津差距较大。根据特定区情和中央对京津冀的城市功能定位,各地在发展思路上做了调整,其中北京和天津由“极化”“虹吸”转向“辐射”“扩散”,把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取向,而河北则把服务京津、对接京津产业转移作为重要方向。协同发展既凸显了北京的辐射、带动及对周边地区包容式协同,又体现了天津和河北主动融入区域空间布局,为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空间和载体的战略取向。我们最近完成了对京津冀10个城市发展的评估研究,结果显示,近两年来京津两地的差距正在缩小,京津与河北的整体差距也在缩小,这反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区域整体发展的积极影响。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核心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围绕这一核心,津冀两地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即通过积极承接和对接北京的产业外移和功能外溢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对于天津和河北来说,非首都功能的疏解绝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通过引入新的要素、新的资源来激活自身体制和自身产业,通过吸引北京的优质要素,来激活自己的内部要素。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营造和提升承接和对接的层次,形成标准高、机制新、服务优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以独有的比较优势和政策体系来营造创新氛围浓、创业机会多、企业成长发展快的生态环境。
对北京来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并不意味着北京产业的空心化和功能的弱化,更不“抽肥补瘦”,而是通过“瘦身”来“强身健体”,实现自身产业的高新化和服务业的现代化。这种提升和优化是按照两个路径推进的,一方面是北京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心,其成果向周边地区扩散和转化;另一方面,北京的金融、商务等服务功能在拓展和延伸,在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在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过两年的实践,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但协同发展不是政府之间简单的协同合作,最终显现效果还要看市场主体。协同发展需要有顶层设计和政府间的协调,更需要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来自市场主体的自发行动是协同发展和联动发展的动力源(600405,股吧)和可持续的关键所在。从去年开始,三地市场主体开始行动,陆续成立了40多个跨地区的产业联盟,联盟是来自市场主体的自发行动,它们助推了三地产业的互补式发展,促进了企业、产业、科技和金融机构间的合作,让国家的重大决策转化成市场的自发行动,进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1. 改革为首。未来三地加快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转变应排在首位,通过改革注入活力。对于天津来说,一是要抓住“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这一历史机遇,开启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提升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水平和质量。二是深化政府自身的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在这方面天津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通过减政放权和“十个一”改革,打破阻碍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障碍,为市场主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 错位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确立了三地的功能定位,这意味着三地不能再延续“大而全”的封闭思路去发展,而是要根据新的定位实施错位发展,依据地方特色,发挥特有优势,做出全新探索。天津根据“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在对接北京、协同河北、服务环渤海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各区县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通过错位发展来重新布局城市产业,释放自身优势。现已形成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区县三大板块优势互补、相互支撑发展的新格局。
3. 重新整编。协同发展不仅带来要素流动和产业重组,也会对区域的社会事业进行重新整编,为京津冀地区城市群发展构建全新的版图。这一新版图不但会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北京和天津的产业,也会带动周边不发达和欠发达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区域经济发展更均衡、更有活力,使社会事业和文化事业更繁荣,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开启了新的篇章。其探索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是新一轮改革实践的重要内容,科学地总结和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和路径,并作出理论的探索,将为我国区域经济协同与一体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