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实践
核心价值观的“跟进式”培育路径探析

 【摘要】“跟进式”培育,就是从调控政策、构建机制、舆论引导、思想培育与实践等层面,运用制度、服务、教育、实践的跟进,结合社会各方力量,运用不同的渠道,全方位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民众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融合为一体。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跟进式” 培育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首先,各种社会思潮复杂多样。除了党主导的主流价值观,当前中国社会的各种思潮可以归纳为:老左派、新左派、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众多思潮为中国当前及未来要解决的问题,从手段和途径上进行了一系列反思,提出了新时期的发展方向。这些思潮和党的思想理论并不一致、存在冲突,且在民众中存在一定市场,而民众对各种思潮又缺乏明辨意识,很容易引发思想领域的混乱,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挑战。

  其次,各种价值观存在冲突与交锋。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我们的价值观领域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既有西方的也有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同的价值观背后,蕴含的实际上是不同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不同和多样性,在全球化时代面临更多冲突和交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推行构成了影响。

  再次,社会主义价值观由“高度统一”转变为“价值多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推行“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民众价值观高度统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逐渐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民众价值观发生转型和变迁。中国社会从价值一元变为价值多元。在社会内部,每个人依照自己的需要形成了彼此存在差异甚至冲突的价值观。

  最后,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严峻挑战。在新媒体时代,文化领导权问题突出。民众不断接受多元信息的轰炸,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新媒体构建的社会信息网络让思想价值以网状、分散式传播。真伪难辨的信息引发民众怀疑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新媒体时代的信仰危机。此外,由于新时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民众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产生了质疑,导致对党的指导思想的信任度、认可度并不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剖析

  首先,传承传统文化的着力点需进一步强化。当今世界,对话语权的争夺异常激烈,西方社会所倡导的全球意识形态正在消解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意识形态。在社会思潮汹涌、民众意识形态有所分散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在全国广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其为引导,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让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契合当代发展所需。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着力点明显不足,通过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核心价值观的手段落后,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力不从心,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不紧密。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凝聚力及感染力不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就是深入人心,让民众普遍认同和接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引领作用。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具备凝聚力和感染力。当前社会民众对于个人利益较多关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首先会从保障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去认同,如果与自身利益产生矛盾,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就会发生动摇。这就需要结合民众认识和感知的水平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目前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较多,但其中反面典型剖析的培育方式较少,培育过程中也没能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培育方式过于单一枯燥,无法感染民众、引发向心力。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保持统一。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文化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作为人民利益的基本表现,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进行凸显。但面对社会道德领域的各种问题,个体、群体、社会各层面都迫切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来保障自身价值观的稳定性、持续性、正确性。不管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发生怎样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必须稳定不变、保持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式”培育的途径

  针对现阶段我国价值观领域多元发展的现状,寻找一种既可以达成社会成员个体诉求,又可以将个体诉求与国家价值理想乃至社会价值目标相融合并相互促进的运作模式极为重要。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跟进式”培育模式被认为提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径。所谓“跟进式”培育,就是从调控政策、构建机制、舆论引导、思想培育与实践等层面,运用制度、服务、教育、实践的跟进,结合社会各方力量,运用不同的渠道,全方位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民众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融合为一体。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遵循主体发展规律,以制度辅助“跟进式”模式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涉及极为广泛、各环节和步骤极其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紧密配合。要考虑到整体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融合。在坚持文化熏陶、教育宣传、学生发展、制度规范、实践养成、示范引导共同作用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不断关注不同层面主体价值愿望的动态变化及一致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关注其变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激发不同层面主体提升素质的欲望,提升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和影响,进而培育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社会环境、利益机制、价值导向,以保障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长效化、常态化和制度化。

  其次,以实践深化认知,规范制度,发挥榜样垂范作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当前党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及相关体制中,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公益性组织和企业等的作用。可利用共青团、工会等群体组织优势,构建起“群众社团+学生团体+社会组织+政治组织” 的联动共建机制,形成上下有效协调、条块紧密结合、民众积极参与的运作系统;借助扶贫助残、绿色环保、动物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公共组织,不断壮大现有志愿者队伍,构建起人人广泛参与的机制,使广大参与者真正地投入到服务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活动中,用真诚、温暖、爱心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构建奖惩激励机制,严惩落后、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和典型,以先进所起到的垂范作用来感染和引领其他个体,提升并扩大优秀典型人物和宣传教育活动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感染力、教育力、辐射力、影响力。

  再次,促动精神文化产品传播,逐步推行“三结合”教育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逐步内化过程,也是真诚信奉和入脑入心的过程。要把握针对性、及时性原则,使宣传、教育、文化建设及时跟进,重视情理交融、循循善诱、以情动人,将灵魂触动作为感染的根本性目标。为此,要敏锐把握培育主体思想活动的新规律新特点,切准主体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趋势新变化,借助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新载体新工具,针对不同层面主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式”培育融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等院校教育、企业文化推广等各个层面,融入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校对、生产、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要集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工作,逐步完善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激励并引导社会各层面及广大家庭成员主动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培训工作,逐步形成学校、社会、家庭携手育人的合力教育模式。

  (汤秋艳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①张德高、浦玉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式”培育的路径策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12期。

上一篇:【对策建议】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下一篇:河北省宣发布第三批“2016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最美河北人”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