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住一座城,共建一个家。文明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光荣与梦想,在通往美好未来的征途上,最动人的风景注定由千万名劳动者用汗水绘就。
炎炎烈日下,养路工人修剪廊霸线公路中央绿化带(贾珺 摄)
时值盛夏,酷暑难耐。即便坐着不动,汗珠也会止不住地往下淌;不少人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头扎进空调房里,恨不得再也不去户外……然而,走在大街小巷,你总会见到他们——交警、建筑工人、社区干部、洒水车司机……为了廊坊在文明城市创建的征程中走得更快、更稳,为了无数人生活得更安稳、更幸福,他们挥汗如雨、毫无怨言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镜头一:共谱家园和谐曲
从民生角度讲,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与社区管理及服务的整体水平有着直接关系;从宏观角度看,社区管理事关构建和谐社会与国家稳定,这是全市社区干部的共识。我市现有200多个社区,市区占百余个。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社区作为承接政府职能转变和改善城市管理方式的主要平台,夯实基础,优化环境,创新机制,社区正成为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尤其从今年起,随着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深入,社区面貌更是明显改善,精品社区数量大幅增加。
8月5日,市区逸锦家苑社区广场上,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军霞正与同事们策划“家文化”主题活动。“家文化”是该社区文化建设主题,所有相关内容都要在广场文化墙及展板上呈现出来,从而让更多居民了解、参与。烈日下,他们一遍遍调整着展板的位置和文化墙上专栏的条位。头发被汗水浸湿,一绺绺地贴在脸颊上;衣服也早已湿透,紧紧贴在身上,但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提前离开。“全区以‘创建精品社区’来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我们是办事处确定的创建单位之一。从5月份开始,大家没歇过周末,进入伏天后,工作热情没有因为酷暑而降低。”刘军霞说。
更让社区干部干劲倍增的是全市相关制度的严格推行。3月4日上午,全市90多支志愿服务队、2000多名志愿者深入到11个街道91个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就是从这天起,以“访千楼万家 创文明城市”为主题的“星期六文明行动”拉开了全年文明志愿活动的帷幕。之后的每周六上午,全市志愿者都按计划准时出现在以社区为主的公共场所,展开各种志愿服务。更令全市人民感动的是,从4月下旬起,我市地厅级领导干部带头,以普通志愿者身份加入到“星期六文明行动”中,使得这项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更突出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的特点。几个月时间里,该活动的引领作用有目共睹。在此基础上,8月4日,“访千楼、进万家、解民忧、聚民意”入户走访活动全面启动。这是一项畅通民意、凝聚力量的工作,把廊坊的“星期六文明行动”进一步推向常态化、品牌化轨道。
社区干部不遗余力投入工作,志愿者团队无私奉献助力加油,居民们看在眼中,感动在心里,他们纷纷以实际行动配合社区工作开展。
在亿合社区,居民们相互督促,自觉爱护社区一草一木,提升自己,关爱他人,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真正把自己当成创城工作的一分子。在吉兴社区,“吉兴交谊舞队”队员每天都聚集到社区广场按时排练。一练起来,队员们就忘了时间,每天都练到太阳高照,汗透衣衫。“除了在社区演出外,我们还经常接到参加公益演出的邀请。为了在各类演出中有出色表现,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就要不断推出质量好的新节目,所以,必须刻苦排练!”队员周志华说。
镜头二:人勤路畅满城新
户外作业的群体中,交警一直备受关注。
正午时分,烈日当头。行人脚步匆匆,渴望赶紧进入开着空调的室内,对于路面交警来说,酷暑中坚守岗位却是常态。尤其是市公安交警直属一大队明珠岗女子中队的女交警,她们在烈日下的英姿更令人多出一份敬意。
“基本上一个灯要做4个手势,2次转身,10分钟一岗,一天下来手势和转身得做500次。”刚刚走下执勤主岗的易雪站到了副岗位置,可她依然不敢松懈,眼睛始终关注着十字路口的车辆和行人,全然没有顾及湿了的制服。下午3点左右,岗台温度接近45℃。近距离观察执勤的女交警们,长袖制服、警帽、白手套、厚底黑皮鞋。穿着这身 “标配”的她们依然容光焕发,看不出一点疲惫。“我们每个人在上岗前都会在警帽里额头的位置放一张纸巾,防止转换手势和站姿时汗水滴落下来。”女交警李木羽向记者说起了她们的防暑小秒招。
明珠岗女子中队共13人,平均年龄22岁,今年3月底上岗。4个多月的时间里,她们在岗位上迅速成长。而今,不管高温如何肆虐,她们一直昂首站在岗台上,指挥着往来车辆有序通过路口,保障道路畅通,服务市民安全出行。
酷暑期间,卡口交警的工作状态同样令人敬佩。
市交警一大队卡口中队队长许超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默默驻守在离城区最远的地方,将一辆辆拉运煤炭和渣土的车辆阻挡在城市入口处。为了城市的清洁,他们在马路上甘当“吸尘器”。
“自从穿上警服,我就爱上了这个职业。现在,卡口岗已成了我的第二个家。”许超说。在卡口岗上,他每天与队友要劝返百余辆货车,每天“以汗洗面、以汗洗身”。正是别人眼里平凡而枯燥的工作,换来了这座城市有序的交通和碧水蓝天。
开着洒水车,顶着烈日沿各条主干道洒水,从而为城市降温降尘,这是洒水车司机的职责所在,是市民常见的另一道风景。“这两天气温高,最高气温达37℃。我们就得加大洒水量,往少里算,一天也得80多吨呢!”市环卫局清扫处洒水车司机王文龙告诉记者,“每天早上6点之前我们就要到岗,清洗洒水车、为洒水车加水、等待指令到指定路段洒水作业……每天的午饭都要和同事轮换着吃。”
酷暑时节,防汛永远是全市重点任务之一。进入汛期以来,相关领导一再强调,这项工作关系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要与创城工作相呼应,在创城中促安全,以安全度汛助创城。7月28日,记者从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进入汛期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压实责任、周密部署,严阵以待防大汛。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严密监测水情汛情;深化指挥调度、专人专车坚守、移动式排水设施备战三项工作机制,保证做到科学指挥、反应迅速、调度有力。市建设局、市综合执法局还联合组成了1500人的应急抢险组,随时应对突发应急事件;对9500个灯杆和阀门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并整改漏电等安全隐患78处;对龙河进行清淤,加固堤防,提高汛期排水应对能力;备齐防汛皮卡车、小型挖掘机随时出动。
下一步,我市防汛指挥部门将继续密切关注气象和水务部门的预报预警,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指挥调度,持续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筑工地、市政公用行业、城市内涝等汛期隐患排查和防汛应急处置,确保城区安全度汛。
镜头三:不惧骄阳忙施工
文明城市创建,既有思想道德等精神领域的建设,又有市政建设等物质方面的建设。盛夏时节,尽管烈日炎炎,但我市项目建设仍然如火如荼。霸州云谷第六代AMOLED项目建设现场,6万平方米生产车间及1万平方米附属用房主体正在加紧施工。“今年我们计划投资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亿元。项目建成后,霸州将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生产AMOLED模组基地,可以满足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便携式终端用户的需求,还将促进可折叠电子设备、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显示等一系列新应用。”日前,项目负责人张德强告诉记者,霸州云谷第六代AMOLED模组生产线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现代化生产技术,将与固安云谷第六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形成产业上下游配套,共同打造国内AMOLED新型显示产业高地。第六代AMOLED模组生产线将加快平板显示上下游供应商在霸州集聚,完善OLED产业链发展,迅速在霸州形成经济规模,加速霸州产业结构转型,同时促进河北省形成重大项目的吸附和带动效应,推动整个京南区域的产业升级。下一步,霸州云谷将与上下游伙伴紧密合作,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新一代显示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新型显示领域不容忽视的力量。
建筑工人在烈日下的工作状态同样令人感动。这几天,市区苏宁广场B区住宅项目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金属的撞击声相互交织,建筑工人们都在自己的工位上忙碌。阵阵热风吹过来,脸上会有火辣辣的灼痛感。
苏宁广场项目定位为“城市客厅”,与廊坊万达广场相呼应,共同构成廊坊商业中心核心区。作为城市综合体项目,苏宁广场项目将从体量、高度、业态、档次、规格等方面全面刷新廊坊的相关记录,进一步提升廊坊城市品位和功能。此外,它的建成运营必将大大增强我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整个廊坊城市价值。也许,多数建筑工人对此项目所承载的重要意义并不十分清楚,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对职业的敬畏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今年44岁的周金德来自四川,是有着十几年丰富工作经验的钢筋工。由于长时间暴晒,他的脸和手明显发黑。“钢筋工基本都要露天作业。”周金德一边绑扎立柱钢筋,一边和记者说上几句。“我们最怕的就是这三伏天,即使戴着手套都能感觉到钢筋烫手。”周金德说,“不仅钢筋,工地上的脚手架等,都会被太阳晒得发烫,人稍不留神就会被烫伤,所以,即使气温再高,我们都要穿上长袖上衣、长裤,并且戴着手套干活。每天出工前,我们都会随身携带一大瓶水,有时还要多带几瓶,藿香正气水等也是必备品,这样才能有效预防中暑。”随着时间将近正午,日头越发毒辣,记者看到,建筑工地上没有什么可以作为遮挡物,一顶安全帽就是工人们仅有的防护工具。
每一份付出都有收获,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在这骄阳似火、热浪如潮的季节里,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用汗水装扮着美丽的城市,保障着家园的平安;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使命”的涵义,为文明城市创建实实在在地贡献着力量,而他们本身,也已经构成了这座城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辛建伟 刘艳芳 王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