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组学习 >> 学习交流
坚持绿色发展之路 培育京津之间水生态环境新优势

廊坊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秀富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论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并且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廊坊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水生态环境建设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局中统筹考量、精心谋划实施,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积极谋求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的平衡,着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水资源开源节流、绿色水利示范工程建设以及水务现代化管理等重点工作,提升全市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培育京津之间水生态环境新优势。

坚持“绿”为底色,构建现代水生态文明体系

绿色发展,规划先行。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过程中,市水务局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局,积极与京津有关规划部门开展对接沟通。立足廊坊市情水情,充分统筹考量地区之间、市县之间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顶层设计、科学编制《廊坊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大力推进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目标为:牢牢把握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多渠道融资,分期建设河流生态廊道和湿地系统,以2015年为基准年,2020年为近期目标年,2035年为远期目标年,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形成集防洪、除涝、抗旱、景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大水网,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第一,在廊坊中心城区,加快推动以“一线六园多点、一环、两河、一湿地”为主要内容的中部水利风景区建设。第二,在廊坊南部,依托赵王新河、子牙河、中亭河等河渠,扎实推进廊南森林湿地生态走廊建设。利用南部地区现有的赵王新河等河道,以及文安、霸州和大城低洼地形,通过文安西码头蓄水闸和新建橡胶坝等工程措施,拦蓄白洋淀来水,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湿地水面。同时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开发,将湿地与大清河以南的深渠河网相连,形成相互贯通、互补互济的大水网格局,努力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第三,在廊坊北部,积极推进潮白河、北运河、鲍邱河综合治理工程,充分利用香河潮白河大运河湿地公园优势资源,融入历史悠久的运河文化,努力打造独具风韵的廊坊北部水利风景区。

坚持“绿”添灵气,开节并举改善水环境

水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约束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市水务局坚持开源节流并举,为廊坊可持续发展留足“水空间”。

一方面,千方百计引调域外水。以“引江、引黄、引淀”三大域外引调水工程为核心,努力提升水资源承载力,为廊坊水环境增添绿。第一,大力引调长江水。依托廊涿干渠、天津干渠和保沧干渠三条跨市干渠,构筑起点线相连、覆盖中南部7个县(市、区)的供水格局,多年平均分配我市引江水2.58亿立方米。目前,天津干渠和廊涿干渠已实现通水目标;保沧干渠已具备通水条件;8座地表水厂全部建成,其中2座实现成功通水运行。同时,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谋划推进北三县引调水工程。规划近期从廊涿干渠向北三县引水,线路全长120公里,供水规模5000万立方米;远期争取将北三县用水指标纳入南水北调中东线补充规划。第二,努力实现引黄调水常态化。自2009年实施引黄调水工作以来,市水务局已连续4次成功引调黄河水3.4亿立方米,用于南部文安、大城两县的农业、生态景观用水以及补充地下水,显著改善了沿线水生态环境。第三,积极协调引蓄白洋淀客水。密切关注大清河上游雨情、水情,加强沟通联络,及时科学研判,做足做好引蓄上游来水的充足准备,有效保障南部县农业生产、生态建设用水需要。

另一方面,下大力气开展节水。结合全市用水结构和节水工作现状,市水务局着力在用水大户、地下水压采、节水技术推广上做文章。第一,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全市现有耕地面积510万亩,农业灌溉多年平均开采地下水5.02亿立方米,占全市用水总量的50%以上。针对这一现状,市水务局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农业种植结构,对农业高效节水进行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廊坊市加快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作的指导意见》,计划2014至2016年三年发展设施农业高效节水50万亩。加强与中国水科院、大禹集团对接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高标准实施新苑阳光云灌溉系统、万亩葡萄规模化滴灌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国内高水平的大型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创建国际水准的节水智能控制示范基地,并努力将有条件的县(市、区)打造成国家级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县。2014年成功举办“中国·廊坊国际农业高效节水发展高端会议”,积极推广廊坊农业高效节水品牌。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来廊调研农业水资源利用情况期间,对廊坊市农业高效节水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第二,大力实施节水压采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廊坊市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实施方案》,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关停受水区内408眼非农业用水自备井。

坚持“绿”为引领,构筑水生态文明示范区

打破行政区划的思维定式,市水务局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推动,将水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通过典型示范、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打造集防洪、排沥、景观、休闲、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河道风景线。

大力推进永定河郊野公园建设。规划在永定河泛区左堤内外各30+200米宽范围内进行生态景观建设(其中30米范围内由水务部门建设,其它200米由属地政府建设)。重点打造永定河西昌园、南通园、更生园、廊泊园、九洲园、落垡园等六个节点,每个节点长2公里左右。积极实施环城水系应急通水工程。着眼于提升市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市水务局对城西河(大皮营引渠)上段和城北河(六干渠)8.15公里进行清淤,修建挡水坝1座、拦污坝1座和溢流坝1座。并从省内上游引调460万立方米优质水进入环城水系及龙河,实现环城水系应急通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优化城区水生态环境。同时,积极谋划提升工程,组织编制《廊坊市城区环城水系提升工程专项规划》,积极推动市区环城水系“三坝一闸”项目、城北河、城南河(五干渠)综合治理项目,不断打造水绕城转、绿意盎然、富有活力、具有廊坊独特风韵的环城水系升级版。

坚持“绿”为目标,科学管水修复水生态

市水务局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治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不断修复和改善全市水环境。

第一,多措并举,强化水资源管理。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和控制指标、实时监控、考核评估“三个体系”,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化取水许可、入河排污口设置、节水“三同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严格实行计划用水,联合有关部门依照全市经济发展规划及全市用水控制指标,科学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对区域内用水实行计划管理,建立了覆盖市、县、用水户三级计划用水制度体系,提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用水效率。

第二,加强监测,逐步改善水功能区水质。建成以地下水监测网、地表水监测网、取用水户水量监测网、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网以及雨情、墒情、汛情监测网、智能管理平台等“七网一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水务”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了水资源监控智能化。加强水污染防控,着力开展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将27个人工监测点与新建设的潮白河吴村闸、北运河土门楼木厂闸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整合,形成覆盖全市主要河流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网,密切监控河道水质的PH值、氨氮、COD、总磷等数据,为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试点带动,逐步构建水生态修复系统。牢固树立“治水先治污”的理念,在廊坊市区以龙河为试点,采取生物、物理等净化修复措施,构建龙河水生态修复系统。经过修复系统自净后,可达到IV以上水质,水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推广,着力推动东张务湿地建设,提升香河潮白河大运河湿地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湿地对中水的深度净化作用,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努力营造清水长流、绿意盎然的水生态环境。

上一篇:真学 真悟 真行
下一篇: 抢抓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开创新局面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