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推进与京津交通一体化持续向纵深拓展
12月3日,一辆列车运行在津兴城际铁路永清县境内。 庞趁友摄
刘 杰 李 凯 孙 畅
通勤人员乘坐定制快巴从三河燕郊出发,1小时到达北京国贸商圈;从大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经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通行时间可缩短30分钟;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加快向河北延伸,未来三河到通州最快9分钟到达……
近年来,廊坊市着力解难点、疏堵点、去痛点,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品质和效能,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推进与京津交通一体化持续向纵深拓展,三地之间的交通网越织越密,时空距离越来越近,幸福路也越走越畅,同城化效应愈加显现,交通一体化成果正更多更好地惠及三地群众。
轨道连京津,出行更高效快捷
12月3日上午,永清县居民肖扬从津兴城际铁路永清东站登上高铁前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原来到大兴机场开车要1个多小时,现在坐高铁15分钟就能到。”肖扬兴奋地说,自从家门口有了高铁站,永清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距离更近了。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津兴城际铁路的开通,结束了永清县不通高铁的历史。同时,结合廊坊本地需求,该线路增设了安次站,进一步方便了沿线群众出行。
“津兴城际铁路开通,对于廊坊全方位融入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意义重大。”廊坊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孟志猛介绍,近年来,廊坊市大力推进环京铁路交通路网建设,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廊坊域内相继建成津保铁路、京雄城际铁路、京唐城际铁路、津兴城际铁路等4条高速铁路。目前,该市境内运行铁路10条,通车总里程435公里,形成“四纵六横”铁路交通主干路网格局。未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将迎来更多突破。
10月28日上午,G55401次列车从廊坊北站开出,怀兴城际铁路廊兴段进行按图行车试验,线路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该线路一期工程由廊坊北站至怀兴城际大兴机场站,设廊坊北站、廊坊西站、礼贤站、怀兴城际大兴机场站4座车站。“线路开通运营后,将使廊坊有效融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立体交通圈。”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项目经理王亮表示,该线路将与京雄城际、津兴城际等高铁线路实现换乘衔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
连日来,在位于三河市的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的地下隧道内,总重约1400吨的“奋进号”盾构机日夜不停向前推进。“河北段目前累计掘进21.6公里,已完成总任务的71.8%。”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22号线河北段工程项目经理刘俊超说。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示范线。通车后,廊坊北三县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仅需9分钟,到北京商务中心区(东大桥站)最短用时32分钟。
“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加快建设,将廊坊与京津的时空距离越拉越近。”指着廊坊地图上越来越密的轨道交通网,孟志猛介绍,到2025年,廊坊域内建成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3条,通车里程约545公里,群众出行会更加高效快捷。
乘定制快巴,通勤往来真方便
12月4日早晨,一辆定制快巴从三河市燕郊镇燕京航城站点出发,驶往北京国贸。“上车点就设在小区门口,上车有座,接驳地铁,轻松换乘。”乘客李小梅说,一个小时内到北京,比自驾上班省半个小时。
据统计,环京地区有75万通勤人员,其中廊坊通勤人员约35万人。为满足进出京通勤人员的乘车需求,廊坊市按照“一干多支、一线多点、就近上车、快速通行、便捷换乘”的思路,精心设计通勤定制快巴线路和站点,加快打造“一小时环京通勤圈”。截至目前,廊坊开通进京方向通勤定制快巴运营主要干线6条、支线32条,日均运送乘客6500余人次。
2022年7月,廊坊北三县至北京的通勤定制快巴开通运营。目前运营主要干线3条、支线11条,燕郊、大厂和香河至北京的平均通勤时间,由原来的85分钟、100分钟、140分钟缩短至目前的54分钟、75分钟、80分钟,方便了通勤人员出行。
借鉴北三县通勤定制快巴运营的成功经验,廊坊市于2023年9月、12月分别开通主城区、固安至北京以及永清至北京的通勤定制快巴线路,包括主要干线3条、支线21条,投入车辆21部。
定制快巴开通的背后,是京廊两地携手创新解决难题。“过去开新线程序较多,时间又长。”廊坊市交通运输局综运科负责人蔡辉介绍,为解决跨省通勤难题,两地政府部门简化审批程序,运营企业主动开新线、搞运营,实现了“双向奔赴”。
蔡辉介绍,定制快巴与普通大巴不同,加装了人脸识别设备、主动防御系统、座椅USB充电接口,驾驶舱、前后车门等位置也增加了监控探头,安全性、舒适性更高。按照“预约出行、灵活设站、车随人走、就近上车”原则,通勤定制快巴基本实现“点对点、门到门”发车和快速直达、1小时通勤出行的目标。
随着交通条件提升,通勤定制公交悄然兴起。
“原来我上班都是拼车,现在每天乘坐通勤定制公交,解决了通勤难题。”每天清晨,廊坊市民孙晓燕都会坐上廊坊开往天津武清京滨工业园的通勤定制公交。
为满足津廊两地人员通勤需求,廊坊市将通勤定制公交的运营线路延伸到天津武清。今年2月,廊坊至武清通勤定制公交开通运营,投入公交车辆6部,日发24班次,在武清区设置上下站点10个,群众的出行效率不断提高。
“这些线路的互联互通,可以让群众更方便快捷地往来津廊两地,并快捷换乘北京市区,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地区的互联互通。”蔡辉介绍,目前,廊坊还开通市区至武清、三河至蓟州、三河至宝坻、香河至宝坻、香河至武清等8条跨区域公交线路。
一桥跨两岸,铺就群众幸福路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一头连着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通州,一头连着廊坊北三县之一的大厂。
9月29日,大桥建成投用。“厂通路这回真正变成了畅通路!”家住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孟辉说,这是往返于京廊两地的跨省通勤族期盼已久的时刻。
现在,孟辉到北京上班可以走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减少绕行后通勤时间至少节省40分钟。“早晨可以多睡会儿觉,晚上还能早点到家陪孩子,生活质量提升了,工作劲头更足了。”孟辉说,他身边的很多人都选择了这条路线。
作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项目,厂通路全线通车后,从大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距离缩短约5公里,为京津冀“一小时通勤圈”再添快捷新通道。
“从大厂到通州,厂通路是最佳路线,缺的只是一座桥。如果不架桥,‘厂’和‘通’就连不到一起。”在大厂回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春方看来,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用协同的办法建一座协同大桥,是保障厂通路全线顺利通车的关键所在。
自2022年12月开工后,京冀双方就厂通路进行了多次协商,决定打破常规,采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四统一”模式建设这座跨界桥。机制堵点打通了,大桥建设明显提速。这座全长1631.5米的特大桥,从开工到通车,用时不到两年。
2023年,北京、天津、河北的交通运输部门联合签署《交通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2023—2025年)》,明确将持续推进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水平。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廊坊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用足用好京津辐射带动作用,深入谋划和研究京津冀交通路网对接规划,用协同的办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京津廊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2014年以来,廊坊市与北京市、天津市对接的干线公路有22条、31个接口,通车里程由736公里增加至814公里;境内高速公路达13条,通车里程由288公里增至564公里,形成“六纵七横”路网布局。
一条条干线公路打通、一条条高速铁路通车,改变了以往以北京为单中心的放射状交通格局。如今,京津冀已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交通的互联互通提升了群众出行便利化水平,也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今年前10个月,廊坊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3.7亿元,投资完成率123.8%;开工192项,项目开工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