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千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受灾村街开展帮扶
“情系百姓暖人心,驻村帮扶办实事”——在廊坊市文安县苏桥镇下武各庄村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挂着这样一面锦旗,落款是村民孙贵琴。
在今年的洪灾中,孙贵琴在村里经营的“乐购超市”遭洪水破坏,受损严重需要重建。正当她心急如焚之时,驻村工作组帮她找到一处修缮好的房屋作为临时经营场所,超市很快恢复营业。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12月18日,包联下武各庄村的苏桥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郭振浩介绍,驻村工作组成员与村民和企业商户结对子、交朋友,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带领大家用勤劳双手重建美好家园。
向受灾村街派出驻村工作组,是廊坊市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一项举措。该市选派1092名市县乡三级党员干部组成驻村工作组,下沉至4个县(市、区)150个受灾村街开展工作,努力用灾后恢复重建成果检验第二批主题教育成效。
“串门结亲”解决急难愁盼
12月20日,在位于文安县新镇镇芦阜庄村的廊坊东芮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摞摞刚下线的带钢板材码放整齐,即将装车发往山东、江苏等地。
“自8月底恢复生产以来,我们每天发货约150吨,销售额60万元左右。”该公司总经理王战一说,有驻村工作组帮忙协调恢复供电,复工复产才能加快进度。
芦阜庄村有企业商户630余家遭遇洪水侵袭。“我们开展‘串门结亲’活动,仅第一天就走访了200多家企业商户,得知他们最着急的是供电,于是立即联系供电公司进村抢修。”文安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驻芦阜庄村工作组副组长韩国华介绍。
与此同时,中国农业银行廊坊分行党员突击队与文安县金融局组成金融服务团队,驻村开展受灾情况调查和贷款需求登记,帮助解决资金短缺难题。目前,村里97台工业变压器全部恢复供电,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是文安县灾后恢复重建最快的村庄之一。
身着红马甲、胸前佩戴党员徽章,1092名党员干部走街串巷、敲门入户,深入开展“串门结亲”活动。4个多月来,他们走访群众4.1万户、经营主体7900余家,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600余条,梳理形成金融支持、融资担保、产需对接、补贴发放等44项政策措施,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帮助受灾企业加快恢复生产,廊坊市统筹全市资源力量,对受灾企业开展常态联络、包联服务,组织开展银企对接、就业指导等系列活动,发放贷款2061笔、24.08亿元,开展产需对接37场次,出具企业信用证明152份,帮助企业获得订单796份、12.93亿元。目前,全市3199家受灾工业企业、2261家商贸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复市。
“接诉即办”解决群众诉求
前不久,霸州市霸州镇纸房头村村民刘凤书通过干群“连心卡”试着拨打驻村工作组的电话,反映自家房屋后面道路凹陷影响出行。“我们立即协调交通部门,运来两车砂石料,村里调用铲车昼夜进行修整铺设,短短3天就解决了这一难题。”霸州市司法局驻纸房头村工作组副组长刘海强介绍。
“驻村工作组就跟咱们家人一样,多亏他们的帮忙,才解决了道路出行问题。”看着自家房后的平坦路面,刘凤书连连表示感谢,“现在把道路修好了,村里的街道都清理干净了,日常生活也走向正轨。”
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百姓困难扛在肩头。廊坊市建立干群“连心卡”制度,由驻村干部挨家挨户发放“连心卡”,及时收集回应群众诉求,努力做到“事不过夜”。截至目前,他们发放“连心卡”5.3万张,接听来电2.4万个,群众反映诉求办结率达100%。
廊坊市在150个受灾村设立群众接待室,驻村干部轮流坐班,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心贴心做好政策解答、思想引导、困难帮扶、诉求接转等。群众接待室设立以来,接待群众来访12万余人次,现场解决诉求5.8万个,就地调解纠纷1.5万件。
“廊坊发布”微信公众号是廊坊市委、市政府官方政务新媒体平台。今年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展后,“廊坊发布”在“接诉即办”专栏增设了“洪涝灾后重建问题”类别,统筹调动全市各方力量,快速高效受理群众投诉,实打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截至12月25日,“接诉即办”专栏“洪涝灾后重建问题”类别接收群众投诉留言1258条,办结反馈1246条,群众回访满意率超过95%。
“回头看”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A相12.3℃,B相12.8℃,C相11.7℃,电容器刀闸接头温度正常。”12月20日中午,在霸州市东杨庄35千伏变电站,国网霸州市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一班副班长张智勇手拿红外测温仪,正在对3号电容器组运行状况进行巡查。
东杨庄35千伏变电站位于东淀蓄滞洪区内,承担着周边1.4万户居民、5000余家工业企业的供电任务。洪水退后,国网霸州市供电公司加快该变电站重建步伐,将工期在原计划基础上压减10天,于11月22日顺利实现送电投运,为周边村民和工业企业提供更加可靠的电源保障。
全面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廊坊市建立“四帮一”工作机制,对9个受灾乡镇重点帮扶。一个市直部门牵头,一个县(市、区)、一家国有企业和多家金融机构共同组成帮扶团队,助资金、捐物资、帮项目,全力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今天冬至,包饺子吃!”12月22日临近中午,永清县管家务回族乡北胡其营村村民刘国英正忙着和面、剁馅,准备包饺子。这时,永清县残联驻北胡其营村工作组组长韩学华来家里串门,为刘国英的老伴儿赵光军送来二级残疾证以及棉被、棉大衣等保暖衣物。
老两口的脸上,早没了原先的愁容。“老伴儿因为脑出血后遗症不能正常说话,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家里只剩我们老两口,受今年洪灾影响,我们的房子被鉴定为C级危房。”刘国英说,感谢驻村工作组和村委会帮着修缮房屋,现在老伴儿的残疾证也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办下来了,“我们心里感到特别温暖。”
“按照政策,从明年1月份开始,赵光军每个月还能获得100元的残疾人护理费,可进一步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韩学华告诉笔者,目前,他们正按照一户一策原则,积极入户进行回访,对房屋隐患进行排查。北胡其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万超说,驻村工作组就是乡亲们灾后恢复重建的“主心骨”。
房屋修缮加固重建,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头等大事。廊坊市充分发挥驻村工作组示范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动员受灾村街党员群众投入房屋修缮重建。当前,他们正对受灾村街房屋修缮加固进行“回头看”,全面开展质量、安全排查,确保每一户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河北日报记者 刘杰 通讯员 王满凤 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