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抓紧一点 重建就更快一点
——在文安县苏桥镇灾后重建现场
8月28日8时,文安县苏桥镇人民政府,车辆进进出出,每个人都脚步匆忙。
“下武各庄村838户,善来营村501户,苑口村619户……”推开副镇长信松元办公室的门,他正在电话中与相关部门商量救灾物资的发放。各村街的人口户数,他脱口而出。
环顾这间办公室,桌上、地上都落了一层灰。一旁的椅子扶手上,摆放着牙膏、牙刷和剃须刀。“屋里有点乱!”信松元略表歉意,“手头的事儿千头万绪。这一个月,凌晨一两点钟前没合过眼,一次家没回过。”
采访断断续续,几次被电话打断。“上一个电话没接完,下一个就打过来了……”信松元说,他的手机只要闲下来就得充电。
7月29日,接到县防指要求转移群众的通知后,信松元第一时间来到他所负责的善来营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志愿者共同参与——他多方发动,有序开展转移工作。
“最难做的是老人的工作,有些年纪大了不愿搬,也存在侥幸心理。”信松元告诉记者,对这些群众,他几次登门耐心劝说,直到大家服从安排。最终,善来营村成为苏桥镇第一个完成转移的村街。
群众安全转移后,信松元又到老大清河民生村、崔家坊村责任堤段,参与巡堤除险。8月3日6时,苏桥镇老大清河南堤段出现漏水点,信松元和大家一起冲上“前线”,装沙袋、放砂石,奋战8个小时终于排除险情。
当前,灾后重建工作提上日程,信松元负责全镇的物资人员调配安排与综合协调。
这些活儿琐碎繁杂。“接收了物资,谁去接?送去哪里?怎么分配?我要把整个链条‘串’起来。”信松元说。受灾村庄的重建进展,一线人员的吃喝用度,农林畜牧渔的各项补偿政策……事无巨细,都装在他的脑子里。
刚说到这,信松元接到文安县城管局的一通电话:“进水村街外运垃圾的路远且有积水,看看咱们能否另外开辟一条新路。”
在桌上展开一张文安县域地图,信松元思索片刻,画出一道线:“也许绕新镇,能过得去。”随即,他和城管部门沟通,计划去探探路。
“跟我去村里看看吧!”10时,信松元抓起手机,招呼记者乘车出发。沿着开卡新堤,我们一路行进,堤北就是东淀蓄滞洪区。
行至开卡新堤15号桩附近,信松元下了车,察看土堤上新铺的砂石料有没有垫平。“昨晚,堤南的皕格林(文安)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求助,说因连续下雨,土堤泥泞不堪,他们的大型运输车辆进不来。”信松元说,他连夜联系工程车辆、砂石料,垫在堤上,确保车辆通行。
我们乘船到达下武各庄村时,已是11时。走进村庄,迎面碰到刚刚返回的村民孙振銮,信松元主动问:“您家怎么样?有啥困难?”
“我家地势高,损失不算大,希望村里的自来水能尽快恢复。”孙振銮说。
“您别着急,水井正在清洗,估计很快就能来水了。”信松元答道。
随后的两个小时里,信松元先后到下武各庄村、善来营村、苑口村,与村干部一一核对即将发放的生活物资。“矿泉水、方便面、消毒水、防蚊液……原则上按户发放,但每户人口不同,也得灵活掌握。”他嘱咐村里。
14时,信松元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大清河南堤下开口,“这里就是往东淀泄洪时,扒开的口子。”此时,大清河水流还在缓缓地由西向东流。“我们要随时关注这儿,等蓄滞洪区与河道水位持平时,为防河水回灌,就要把开口处堵上。”他说。
那边堵,这边疏。15时,信松元带着专业施工队,来到开卡新堤三支渠闸察看,待接到防指命令时,就能提闸放水,村里农田的积水就能快速往赵王新河排。
“争取明天就上‘水上挖掘机’,先把河道清理干净。”信松元围着闸口走了两圈,确定了“水上挖掘机”下水的位置,随后又赶回镇政府。“工作忙一点,重建快一点,百姓心里就更踏实。”他说。(河北日报记者 解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