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京津科技成果3000余项
廊坊市准确把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多层面、多领域、多渠道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持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下大力引进域外特别是京津的高科技成果到廊坊市孵化转化产业化,全面提升高端高新成果转化承载能力,构建与京津深度协同创新链
本报讯(通讯员杨雅淇 刘欣 关泽琳)刻蚀、蒸镀、封装……在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的全柔六代AMOLED生产线,高度自动化的各个生产流程有序衔接。该条生产线是我国首条全柔六代AMOLED生产线。其AMOLED技术水平居产业前列,成功实现科技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再到量产的转化。
随着生产线产能的释放,全球OLED产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开始在固安加速转化。入驻京南·固安高新区以来,云谷(固安)公司已申请2200余件OLED核心专利。目前,京南·固安高新区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众创空间3个、星创天地7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引进的项目八成以上来自北京、天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像云谷(固安)公司一样,在廊坊生根发芽,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的生动实践。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该市已吸纳京津科技成果3000余项。
优化环境
培育转化沃土
一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价值,要经过技术研发、中试熟化、企业孵化等诸多阶段,在这一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中,离不开优质软环境的支撑。廊坊市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实施专项行动、开展科技金融合作,全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良好环境。2021年,该市吸纳京津科技成果393项,位居全省前列。
位于三河市的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工业制冷行业中的新标杆。该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该市科技部门的支持。2021年,经廊坊市科技局积极推荐,其与天津大学、北京广宇大成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共建的研究院被认定为河北省工业制冷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同年,在市、县两级科技管理部门的“一企一策”对标培育下,同飞制冷成为省级科技领军企业。此外,该企业还相继承担了多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省、市科技经费支持100多万元。
近几年,该市先后制定出台了30多项、200余条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科研院所、企业主体、研发投入、平台建设、服务体系、人才评价等各个方面。这些措施有力度,导向鲜明,可操作性强,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到廊坊提供了有力支撑。仅2021年,该市财政安排科技奖补资金1.29亿元,惠及企业756家。
搭建平台
提升承载能力
“近些年,我们准确把握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协同创新承载力。”廊坊市科技局科技平台与合作科科长田德利说,重点通过科技园区平台、科技研发平台、科技孵化平台等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承载能力。
据介绍,该市现有国家级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5家,总量居全省第一;农业科技园区37家。其中,国家级3家。这些科技园区汇聚了全市40%以上的科技平台和科技型企业,成为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聚集地。同时,该市还拥有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研发平台926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省级研发平台122家。这些研发平台共开展科技项目7525项,形成创新成果8094项,申请专利1.15万余件,成果转化约1.5万项。其中,京津科技成果占比超过30%。
畅通渠道
加速成果转化
为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该市建设了北三县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与北京技术市场协会、首都创新大联盟、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43家科技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组织开展京津创新资源与廊坊特别是北三县的科技成果项目对接。目前,北京龙讯旷腾科技有限公司与香河昆仑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解液技术合作测试”等2个项目已经签约;大城新时代化工建材“玻璃发泡装自动搬运码垛系统”等3个项目正在对接中。
作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廊坊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科技管家+创新顾问”模式,建成科技大市场——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集科技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于一体,可提供政策解读、项目咨询、技术转移等22项全方位、一站式、高效率服务。
“高水平的技术转移科技服务机构,可以提供专业化的发明评估、市场分析、商业推广、谈判签约等系列服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良性循环。”廊坊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科科长刘欣介绍,廊坊市采取政府自办、企业自办、域外引进、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张协同创新交流网,已引进培育省级技术转移机构17家。其中,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家。
此外,该市还充分利用中国技术交易所、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交易机构资源,通过组织“双百互进行动”,举办“科技促进香河智慧家居产业引领与提升对接交流会”“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专场成果对接会”等一系列精准对接活动,与通州、武清科技部门共建三地政策库、专家库、项目库,实现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目前,全市9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