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省媒体看廊坊
河北日报|解放思想 奋发进取 三河市奋力开创协同发展新局面

解放思想 奋发进取 三河市奋力开创协同发展新局面


深入开展入企帮扶,营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科创园经济蓬勃发展,承接北京高科技产业转移。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壮大经济发展引擎。图为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三期工程。

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三河”。图为京唐城际铁路燕郊段铺轨。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踏访“京东明珠”三河市,协同发展带来的崭新变化令人赞叹:京唐城际铁路、北京轨道交通M22号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广大群众不仅享受到北京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供热、环卫、建筑垃圾消纳、污水处理等也实现了“京标服务”,与北京市通州区的“区域通办”扩展到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70项政务服务事项……

更为可喜的是,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三河市坚定不移加快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步伐,“科创燕郊、智造三河”建设风生水起。今年以来,三河市获批省、市重点项目66个,总数位居廊坊第一。其中省重点项目24个,位居廊坊第一、全省第二;市重点项目42个,位居廊坊第一。新获批省、市重点前期项目19个,总数位居廊坊第一。

“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深入发掘用好首都辐射带动作用,全面融入副中心,全力打造开放三河、创新三河、绿色三河、智慧三河、平安三河,全力打造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奋力开创协同发展新局面。”三河市委书记刘连杰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将不畏难、不避险、不服输,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填写优异成绩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紧紧扭住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打造承接疏解首选地

近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三河市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在燕郊高新区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根据双方合作协议,燕郊中心将依托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本部创新力量,按照“一个核心、两个支撑”(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核心平台,转化加速基金支撑平台和创新园两个支撑平台),培育符合国家、京津冀及三河市产业方向的高科技企业,促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原创技术在燕郊就地产业化,形成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打造燕郊全球化科技创新基地。

“目前,我们已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设立了3亿元规模的转化加速基金,燕郊中心工作团队也已入驻办公,创新园计划下半年供地,2024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三河市市长伦绍金介绍,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不仅是三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完善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创新体系的重要探索,也是三河市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发掘用好北京辐射带动作用的具体行动。

三河市地处首都东大门,区位特殊,责任重大。近年来,三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自觉服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发掘用好京津辐射带动作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在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坚持全域对接、全面承接,全力以赴推进与通州区产业协作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不断开创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时值盛夏,京唐城际铁路三河段正线铺轨已全部完成,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项目之一,总投资499亿元的京唐城际铁路将于年内建成通车。届时,三河百姓从燕郊到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时间将缩短至10分钟。

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三河市全力打造“轨道上的三河”。在加快推进京唐城际铁路三河段建设的同时,他们加快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重大示范工程北京轨道交通M22号建设,全面推进公路交通对接工程,建成了通燕高速燕郊出口立交枢纽,开工建设密涿高速北延与京平高速对接工程,加快推进密涿—京沪高速联络线建设,与通州区综合交通一体化全面加速。

自觉服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发掘用好京津辐射带动作用,三河市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努力打造承接疏解首选地、必选地。去年,他们举办“协同创新·筑梦三河”项目推介洽谈会,总投资1247亿元的73个重点项目签约,其中承接北京产业项目36个,投资占比46.5%。他们还以科创园集群建设为抓手,全力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形成与副中心产业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共培育科创园27个,19个已建成科创园入驻科技型企业865家,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达65%。

深化公共服务领域对接合作,三河市引进知名教育集团,规划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双语学校,与北京教育机构拓展合作办学、建立分校,设立北京、天津课程班等试点。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挂牌开课,三河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与更多京津三甲医院开展合作,积极与北京医院沟通,推动国家老年病研究中心暨北京医院三河分院尽快落地;与通州妇幼保健院深化合作,托管三河市东区妇幼保健院迁址新建项目;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深度合作,托管三河市中医医院;与北京世纪坛医院建立紧密医联体,托管三河市医院,力争让百姓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和门诊直接结算医疗机构分别达到37家和15家,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深化与北京排水、北京市政等大型京企合作,百姓乐享“京标服务”。

今年以来,三河市抢抓“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三大机遇,全力推动总投资299.5亿元的北京轨道交通M22号线等十大基础设施工程,总投资186.9亿元的8所医院新建等十大公共服务工程,总投资848.6亿元的孤山片区开发等十大城市更新工程,千方百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产业承载力,全力拓展协同发展的空间。

目前,总投资73.29亿元的孤山片区开发已全面启动,未来这里将成为总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的燕郊科学城的起步区。燕郊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燕郊科学城将以孤山片区为起步区,通过拆迁改造,腾退建设用地用于承载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打造创新产业、商务办公、商业服务、文化教育、时尚社区等布局合理的城市微中心,建成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协同发展的“新兴产业先导区、高端资源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这里,不仅是未来三河高端产业的集聚地、经济发展的“高产田”,更将成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新空间、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笔者采访中还了解到,三河市南水北调地表水厂及配套工程建设也即将开工建设。借助南水北调廊坊市北三县供水工程,三河市将建设燕郊、三河两个地表水厂,规划设计建设规模分别为30万立方米/日和10万立方米/日。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有效缓解三河水资源不足的制约,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更大突破,抓住用好协同发展机遇,筑牢加快三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聚焦产业项目实体经济,坚定不移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

2月22日,廊坊市“项目建设攻坚年”暨2022年北三县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三河市举行。当天,三河市有2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09.2亿元。与去年一季度相比,开工项目个数、投资规模均实现了翻番。这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中,产业项目占到了17个,平均单体投资规模达5.2亿元,单体投资超20亿元的项目有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4个,占比达2/3,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

“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必须抓招商。今天的投资和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就业和税收,更是未来的结构和效益。”刘连杰说,只有敢于去想、善于去谋,深入挖掘、系统谋划,才能推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三河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坚定不移抓投资、上项目,三河市牢牢聚焦产业项目、实体经济。“十四五”开局之年,三河市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四大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营业收入达到444.1亿元、纳税1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6%和3.8%。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综合评价中,三河市排名第七,位居廊坊第一,成绩来之不易。

集中力量加强项目建设,三河市以更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他们大力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差异化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吸引更多高水平企业到三河布局发展。他们成立招商中心,整合部门和园区招商力量,压实全员招商责任。同时,用好投资平台、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完善“产业+基金+平台”“产业+龙头+基金”招商机制;建立健全重大项目主动对接机制,加快形成“专人抓洽谈签约、专班抓落地见效”闭环体系,确保重大项目应落尽落。

紧紧围绕四大特色产业及重点企业,三河市瞄准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坚持按“链”索“企”,实施“链长制”“群长制”招商。他们建立精准化招商地图,面向重点地区精准招引500强企业、跨国公司、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化、链条式发展,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

截至目前,三河市正在推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9个,总投资926.61亿元,平均单体投资规模8.5亿元,投资强度超700万元,年内可完成投资103亿元,全部建成后年纳税可达52亿元。今年以来,已获批省重点项目24个、总投资536.43亿元,比4年前分别增长了14倍和4倍。

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三河市在千方百计挖存量、扩增量、拓空间,全力强化土地等要素保障,力促重点项目快速落地的同时,不断提速审批流程。他们在实施联合审查、并联审批、模拟审批、联合验收、容缺受理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市城乡规划审议委员会组织实施,成熟一个项目就召开一次会议,让“规委会等项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审批早一步、建设加速度”。今年以来,他们已组织召开规委会5次,审议通过项目18个,建设项目的开工时间大大提前。

三河还在廊坊市率先推行了“模拟审批”。他们在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上下功夫,实施“拟建提前介入—事项一次告知—预审并联提速—批后跟踪问效”全闭环模拟审批服务新模式,有效破解了过去重点项目审批周期长的难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重点项目可提前8至10个月建成投产。

集中力量加强项目建设,三河市大力推进“市领导包联服务制”。他们对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包联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包到底”的全程跟踪服务机制,随时随地协调解决前期审批、规划衔接、土地征收和项目建设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分别达到了100%和61.5%,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了60.2%和65.2%。

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持之以恒营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落户三河经济开发区以来,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已两次增资扩产。“是三河的暖心服务和良好发展环境,让我们坚定了在这里做大做强的信心。”企业负责人介绍,疫情最紧张的时期,三河市委、市政府不仅派人专门驻厂协助做好防控工作,还“点对点”开通三河到天津蓟州区的班车接送工人。面对员工严重短缺的难题,三河市还多方动员,帮助企业从当地招聘了2000余工人,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在三河,大项目好项目的“二期三期四期”现象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全市共有49个“二期三期四期”项目,总投资达471亿元。不仅本土企业在三河不断扩张长大,外来项目在这里也是纷纷增资扩产。踏访企业项目,听到最多的就是对三河营商环境的肯定和赞誉。

“市场主体会用脚投票。好的发展环境,是扎扎实实做出来的。”伦绍金说,干部多跑腿,企业才能少跑路。只有实打实帮助项目、企业打通痛点、难点、堵点,才能厚植发展的土壤,让项目不仅引得进、落得下,还能发展得好。

全力营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三河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出实招、出硬招。扶持高端高新项目,他们在廊坊市率先出台“瞪羚企业”的扶持政策,认定首批“瞪羚企业”13家;做强实体经济,他们出台七方面25项惠企暖企政策,去年发放各类奖励扶持资金1.4亿元,惠及企业1.6万户;破解企业难题,他们助企包联服务,分批次召开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等企业座谈会,解决问题83件;鼓励创业创新,他们设立市长特别奖,对深耕专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企业和个人隆重表彰,在全市树立起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营造出创业创新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一桩桩、一件件,打通了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做到了企业家的心坎上。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三河市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自上线以来,已入驻34家金融机构,发布金融产品153个,入驻企业1650家,累计发放贷款9.05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8个百分点,放款效率提高了50%。

如何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三河市对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一律零容忍、坚决“不贰过”。他们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的同时,持续开展“企业评部门、评科室”等活动,一系列高含金量的帮扶政策、创新举措相继出台,95%的新设立企业通过“不见面审批”拿到执照,472项政务服务事项开通“全流程网办”,企业备案类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最短4天完成。

整合优化惠企政策,推行“免审即享”,强化“刚性兑现”;推动流程再造,扩大“全流程网办”事项范围,深化拓展“跨省通办”事项清单;推动社会投资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2021年,三河市获批“专精特新”企业1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2家、省市级研发平台25家,数量均居廊坊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35.1%,荣获省科学技术奖7项,科技创新能力连续4年跻身河北省A类档次。

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的务实举措营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三河市不仅蝉联“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还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考核中荣登榜首,获评“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市)”。2021年,三河市新增市场主体2.9万户,总量达到9.4万户,增量位居全省第一,总量位居廊坊首位。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增市场主体4317户,总量达96066户,新增数量与总量均位列廊坊首位,市场主体总量比2017年翻一番。

(文/图:刘伟、马皓琪、高澍)

上一篇:河北日报| 一水通京冀 香河·向未来
下一篇:河北日报|廊坊市广阳区“五保一促”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