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省媒体看廊坊
河北日报| 廊坊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排头兵

举全市之力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廊坊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排头兵

今年,北运河廊坊段与通州段同步实现旅游通航。这是北运河香河中心码头。 河北日报通讯员 赵祥茹摄

位于三河经开区的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是北京奔驰的主要线束系统供应商。这是在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员工正在进行包胶操作。 河北日报通讯员 王勇博摄

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线组装机械。河北日报通讯员 高 澍摄


近年来,廊坊累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185个、总投资312亿元,先后与北京签订教育、医疗等合作协议,北京环卫、热力、水务等“京标服务”逐步覆盖北三县。把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列入全市重点工作大督查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适合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

11月16日,廊坊市召开举全市之力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誓师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鼓舞干劲,压实责任、全力攻坚,高标准、高效率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排头兵。

近年来,廊坊市坚持服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抢抓重大机遇、扛起重大责任、全力创新突破,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组织推动日趋顺畅,功能承接成效凸显,项目建设实现突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政策标准加快统一。

“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要任务,是加快实现廊坊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廊坊市委书记杨晓和说,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廊坊的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切实增强举全市之力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廊坊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若干措施,以及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廊坊市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与北京市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将涉及廊坊市的任务细化为50个方面173项重点工作,明确目标要求、责任主体强力推进,确保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在廊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精准有序承接,确保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廊坊市累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185个、总投资312亿元,先后与北京签订教育、医疗等合作协议,北京五中大厂分校、北京景山学校香河分校等相继投入使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大厂校区、北京医院三河分院及老年病研究中心项目加快推进,北京环卫、北京热力、北京水务等“京标服务”逐步覆盖北三县。

举全市之力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廊坊市继续聚焦北京“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功能和产业,积极精准有序承接。力争到2025年,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重大成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协同分工与联动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探索出一条跨区域承接功能转移的有效路径。

坚持功能导向,加强系统谋划。他们将服务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建设与北三县城市功能建设统筹考虑,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四大功能,不断强化北三县高端服务、文化旅游、科创服务、现代制造、生态支撑“4+1”主导功能,加快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坚持统筹推进,强化分类施策。廊坊市统筹承接“232”(高端服务、文化旅游2个创新融合型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健康、都市农业2个支撑型产业)重点产业,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努力打造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和互促互进的产业集群。他们坚持因企施策、因事施策,对承接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有针对性地推出改革举措和配套政策,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坚持改革创新,勇于先行先试。廊坊市坚决打破行政壁垒,积极探索跨区域一体化合作新模式。按照不同细分领域、产业链条,推动有限资源向重点区域、重要领域集聚,引导疏解产业和公共服务功能合理布局;强化“亩均效益”,形成相对集中的承接布局,加强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对标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建设标准,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对各类资源要素的吸引力,确保承接功能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坚持政府引导,突出市场主导。他们调动市场主体在产业、项目、人口转移等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协调、规划引导、政策完善、机制保障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形成政府联动、企业主动、民间促动的强大合力。同时,与北京方面开展定期会商、联合招商等活动,共同举办功能疏解项目推介洽谈会,做好签约合作项目跟踪服务,确保承接项目尽早投产达效。

深化产业融合,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5月13日,2021年北京·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在大厂举办,意向投资额247亿元的39个合作项目正式签约,涉及产业、公共服务、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这是廊坊市连续第3年与北京共同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燕郊北部科学城、中冶总部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廊坊北三县,影视文创和机器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举全市之力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廊坊市要求北三县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上走在前列、作出表率,深入推进园区“双倍增”和产业项目倍增行动,坚持洽谈项目抓落地、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努力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产业、集聚新优势。

细化产业功能定位,他们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推进与通州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北三县在“232”产业定位的基础上,每个县(市)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细化产业分工,优化功能布局,把项目落到园区、落到地块、落到单元,坚决避免产业同质化,实现错位融合发展。

推进产业协同分工,廊坊市建立健全与通州区产业协同机制,突出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推动中试孵化、制造和配套服务各环节深度协同,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努力构建分工合理、上下游产业衔接的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同时,积极推动大厂影视小镇、香河机器人小镇、第一城等与通州区环球主题度假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等特色小镇对接合作,实现联动发展。他们还主动服务北京生活需求,以加快推进共建农业高科技园区、联动发展现代种业体系等为抓手,培育壮大都市现代农业。

廊坊市对北三县存量产业实行正负面清单管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存量产业实行正面清单管理,支持加快发展;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存量产业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逐步进行淘汰。同时,着力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健康、影视文创、家具等特色产业集群,突出抓好今年谋划实施的348项产业项目推进落实,确保尽快投产达效。

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廊坊市强化与通州区科技创新协作,加快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他们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在北三县布局,加快推动北京科技资源向北三县延伸。依托中关村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等北京科创资源优势,合作共建燕郊北部科学城等产学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吸引北京更多科技成果在北三县孵化转化产业化。

创新体制机制,破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

在11月16日的誓师大会上,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指挥部和10个工作专班正式成立,以进一步加强领导、砸实责任,通过市、县两级无缝对接,共同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率先解决北三县内部的交通互联、产业布局、联合招商等问题,力争收到“1+1>2”的效果,让三县(市)握成拳头、凝聚合力,在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体现最大价值、实现更大跨越。

近年来,廊坊市对标对表北京城市副中心“3+1”主导功能,制定出台“1+5+12”规划体系,研究确定“科创燕郊、智造三河、商务大厂、文旅香河”功能定位和“232”产业定位,进一步明晰了北三县的发展路径。他们还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签订政务服务“区域通办”联动机制框架协议,453项高频便民事项、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区域通办”。

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廊坊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全面增强发展活力,更好地适应形势任务需要。他们坚决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进一步完善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对接机制,建立健全共商共建、统筹决策、督导落实等工作机制,努力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经验。

围绕落实“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特别是统一政策要求,廊坊市积极推动京冀两地共同向国家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同时,认真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推动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建设成果向北三县拓展。他们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跟踪指导政策创新,切实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推动廊坊北部板块加速崛起的核心抓手。廊坊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同时把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创业劲头足的干部派到一线工作,相关部门主动跑办、靠前服务,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依法办理、一路绿灯。把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列入全市重点工作大督查的重要内容,廊坊探索建立适合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努力营造拼搏奋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河北日报记者:孙占稳、周禹, 通讯员:吴源生

上一篇:人民日报|河北廊坊深化“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工作机制
下一篇:河北新闻网| 廊坊:18项民生工程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