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的新起点,廊坊市加快建设创新廊坊、数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品质廊坊,全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创新、产业数字化赋能和城市数字化治理,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祝雪娟)“这是小型智能电子水尺,模拟安装在马路边上,能全天候监测路面积水情况,并且能将数据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传输至后台。这个是窨井雷达水位计,安装在应急井中,测量水井中的水位……”9月2日,在廊坊临空经济区智慧城市物联感知实验室里,运营负责人崔瀚升指着一套微型智慧水务系统向记者一一介绍。
这只是廊坊临空经济区智慧城市物联感知实验室的一部分。廊坊临空经济区智慧城市部部长王亮告诉记者,为推动新型智慧城市构建,廊坊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携手新奥集团,以大物联感知为基石,共建国内首个面向智慧城市全场景智慧物联的实践基地——廊坊临空经济区智慧城市物联感知实验室,为智慧城市建设擘画蓝图。
“目前,实验室内已涵盖智慧工地、智慧水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能源等近20类专项应用及近百种感知设备,团队数十位专业工程师每天在忙着调试设备。”廊坊临空经济区智慧城市部物联网项目负责人赵紫铜说。
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十四五”规划开局的新起点,廊坊市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廊坊、数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品质廊坊,全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创新、产业数字化赋能和城市数字化治理。数字廊坊建设正加速推进。
2004年以来,该市坚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先后引进了华为、富智康、京东方、维信诺、科大讯飞等一批国内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培育了润泽科技、河北志晟、兰科网络等一批本土企业,2009年规划建设了省内首个大数据产业园区。
2019年,该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发展,同时,以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产业)为重点,加强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和政务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大数据产业资源落户,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润泽科技、联通云基地、华为云数据中心、光环云网等多个大型数据中心,拟在建项目30余个;开通5G基站4000多个,已实现对廊坊市主城区、各县(市)城区及重点乡镇、重点区域的广泛覆盖。5G与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创新应用也在全面推广。
2020年,该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11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6亿元,产业规模占全省22.4%,位居全省首位。数据中心运行机架数量达到7.28万个(超过90万台服务器),云计算支撑能力居全省首位,全市已经初步形成大数据、新型显示、通信导航等优势行业。廊坊正在加快建设京津冀数据存储高地和北方算力中心。
数字产业蓬勃发展。廊坊大数据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云存储、云计算、云服务、大数据分析挖掘及应用等功能完善的产业集群。维信诺、京东方、鼎材科技等国内优秀新型显示企业集聚廊坊,伴随着第六代AMOLED生产线产能释放,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当前,一批重点传统产业集群也搭乘“互联网+”快车,发展渐入佳境。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慧仓储、企业上云、数字化管理多点开花,数字技术正在加速驱动企业管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的创新变革。美印个性化影印产品定制服务平台被评为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香河机器人小镇被评为河北省智能制造示范园区。省市两级数字化车间示范企业已达50余家。
扫码取菜、感应称重、自动结账、24小时营业……小区内的“无人果蔬店”让市民享受到了智能设备带来的购物便利。在广阳区金星道社区光明里小区入口,智能道闸一杆一车有序放行。居民进出,只需对摄像头“刷脸”即可。智慧社区让居民享受着数字生活带来的安全和便捷的同时,也解决了许多社区管理的痛点。
“智慧交通”通过电子眼、绿波带缓解交通拥堵;“智慧政务”实现审批服务线上化,企业开办时间进入“小时时代”,充分依托“一窗通”平台,提升拓展“一站式”功能,全程实现“指尖办”。近年来,该市数字惠民成效显著。智慧政务、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安防等一系列数字化民生工程建设,带动了信息消费持续升级。该市被评为首批省级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