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开发区高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高质量发展探访
▲联东U谷·廊坊国际企业港(C区)吸引了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一批高端产业企业入驻。 河北日报资料片
▶近日,在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廊坊园内,中科空间信息(廊坊)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间数据分析。河北日报通讯员 侯子清摄
近年来,廊坊开发区通过政策引导和要素倒逼,盘活存量低效用地1500余亩、厂房52.9万平方米,150余个新兴产业项目成功落地
□河北日报记者 孟宪峰
通讯员 王卫国
总投资1.5亿元,建设厂房、车间等基础设施,用以生产模块化变电站设备,年产值可达3亿元……近日,廊坊开发区又引进了一个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该项目通过盘活位于金源东道的一处闲置土地,将为廊坊开发区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土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和生产要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途径。”廊坊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一平说,在规划建设用地临近“天花板”的情况下,廊坊开发区加快“腾笼换鸟”步伐,创优营商环境,破解瓶颈制约,提升集约节约发展水平,全力打造经济“高产田”。
近年来,廊坊开发区通过政策引导和要素倒逼,盘活存量低效用地1500余亩、厂房52.9万平方米,150余个新兴产业项目成功落地。
“腾笼换鸟”,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制约
廊坊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从空中俯瞰,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京津冀交界地带。它在219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39位,总面积69.4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仅有38平方公里,是国家级开发区中的“小块头”。
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廊坊开发区可供用地已经所剩无几,而且大多是边角地,无法满足大体量项目用地需求。在经济高速发展、高端项目纷至沓来的同时,这里也出现了一些“僵尸企业”。实施“腾笼换鸟”成为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制约的最优选项。
自2016年起,廊坊开发区制定出台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建设和使用工业标准化厂房,推进现有企业“二次创业”、低效用地“二次开发”等系列政策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加大对项目用地、建设期限、投资强度的监管,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对于闲置土地,采取无偿收回、限期开发、政府收购储备等方式加强处置;对于用而不足土地,鼓励企业依法流转土地使用权;对于征而未供土地,及时会商研究拟供地块的产业指导意见和规划设计要求等。
一系列措施有力有效,“腾笼换鸟”加快推进:通过盘活龙昌制药用地,建成亚洲最大的蜂产品加工基地;今年新引进的中电新源项目,选址在收购的卡特彼勒采矿设备公司用地上;京东方配套企业宝昂光电项目,通过租用捷龙机械厂房落地;德国钨夫工业道具龙头企业海中信项目,通过流转新冠阀业土地落地……
12月10日,在百花蜂蜜廊坊生产基地车间内,不同口味的蜂蜜产品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自去年6月份正式投产以来,这里已成为百花蜂业的主力生产基地,年产量达两万吨。基地经理王世璋满怀憧憬地说,随着北京房山的老生产线逐步关停,未来百花蜂业将彻底落户廊坊。
今年以来,廊坊开发区对46家低效用地企业下发通知,通过督促开工、置换等方式处置闲置土地23宗,为优质企业入驻腾出了空间,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蓄积了后劲。
市场主导,推动土地资源高效配置
12月11日,笔者在位于廊坊开发区岳洋路的联东U谷·廊坊国际企业港(C区)项目现场看到,一大片工业标准化厂房充满现代气息。“这里原是一家生产彩钢板的企业,因经营不善厂区闲置多年。我们将这块地收购后,拆掉旧厂房,盖起了新楼,目前已吸引了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一批高端产业企业入驻。”联东U谷环京区域招商总监刘马成说。
联东U谷是一家专业的工业园区运营商。刘马成介绍,自2018年签约入驻廊坊开发区以来,他们通过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的方式,利用旧厂区重建小型工业园区,先后盘活6家企业的398.6亩低效用地。
在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过程中,廊坊开发区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入联东U谷、美国华平公司、多元集团、新风景公司等市场主体,建设小型工业园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深冬时节,多元集团在廊坊开发区建设的智能装备及人工智能创新科技园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拟拆建改造原厂区,将传统制造基地升级成为以智能装备、机器人为主导产业的创新科技园区。
“项目建成后,可以满足3000人的研发、轻型制造、中试试验、装配等空间需求,并直接带动解决周边1000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预计年收入可达11亿元,为廊坊开发区带来7000万元税收。”谈起园区前景,多元集团控股董事长郭文华信心满满。
为推动“城市产业综合体”“工业产业园”等小型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廊坊开发区创新思路,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于去年6月出台工业标准厂房产权分割办法,允许厂房可按整栋、分单元、分层销售和租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关市场主体的融资难题。
83万平方米闲置楼宇资源,是廊坊开发区高效利用土地的另一发力点。该区对这些楼宇进行整体打包推介,引进京东、科大讯飞、深圳邦创等创新型项目,以及腾讯“互联网+”双创社区、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廊坊园、设计瑰谷等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初步形成文化创意、众创空间、大数据应用、研发基地等产业承载平台。目前,该区已整合盘活新亚研发总部大楼、服务外包基地等闲置楼宇9.2万平方米。
位于廊坊开发区新亚研发总部大楼的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廊坊园园区运营公司对大楼2.2万平方米空间进行了改造,配套了停车场、宾馆、剧场、艺术展厅、咖啡厅等附属设施,全方位满足入驻企业的需求。
“园区提供的良好办公环境,为我们心无旁骛搞科研创造了条件。”中科空间信息(廊坊)研究院院长助理臧文乾说,入驻两年多来,他们已具备向京津冀地区县级及以下行政单位提供70余种空间大数据信息服务的能力。
环境支撑,发挥土地资源最大效益
站在廊坊开发区官东路上往西望去,多个在建项目令人振奋。自官东路打通以来,廊坊开发区先后有维特根二期和三期、热景生物、联合重工等6个项目在官东路以西落户。该区还计划通过调整国土空间规划,把官东路以东近800亩土地规划为工业用地,为引进较大工业项目留出发展空间。
作为支撑开发区发展的要素资源,土地资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同其他要素资源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廊坊开发区不断加大域内服务、基础设施等软、硬件环境建设,力促投资生地化为熟地热土,让承载的企业留得住、发展好,让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持续加大交通、能源、给排水等生产性设施建设,今年,廊坊开发区贯通了艺术大道等6条断头路,完成了桐北路西延等多项工程,形成五横四纵快速路网体系;建设完成艺术大道一体化雨水泵站等多个排水工程,健全完善了排水体系;完成了华为廊坊云数据中心二期和三期电力接入工程等,满足了项目的投产用电需求。
同时,廊坊开发区着眼未来发展,大力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该区在全国开发区中首家实现全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在我省开发区中首家开通运行5G实验网,助推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项目纷纷落户。
寒风凛冽,华为廊坊云数据中心二期工程施工现场却热火朝天。“今年6月底,廊坊开发区行政审批局采用容缺审批的方式,提前为我们做出相关批复,我们得以提前90天进场进行前期施工,他们的服务实在是太好了!”施工方项目经理宋升明对廊坊开发区的服务赞不绝口。
当好企业发展的“第一服务员”,廊坊开发区推出企业事项“保姆式”服务、政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等务实举措,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普遍好评。该区还科学处理好大气污染防治与精准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创造性实施差别化生产管控,让企业在开发区安心创业、舒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