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廊坊市匠心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城市,全面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力争让百姓生活得更幸福。这是市区鸟瞰图。河北日报资料片
近日,廊坊银行爱民道支行文明引导志愿者在解答客户问题。廊坊市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文明服务水平。 河北日报通讯员 陈 童摄
□河北日报记者 孙占稳 霍相博
通讯员 赵志峰 陈 正
加紧施工贯通市区断头路,全面推进老旧小区应改尽改,“区企共建”解决无物业小区管理难题……今年以来,廊坊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彻底解决了一批困扰广大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创建成效,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城市。”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民心工程,必须带着感情、带着温度解决好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省心、舒心、放心。
创城之路,从广大群众需求出发
盛夏时节,走进广阳区新开路街道林园里社区建宏小区,楼门洞及楼面的彩绘图案鲜艳明丽,楼栋的照片墙上社区文明公约百字文朗朗上口,居民的张张笑脸幸福洋溢。小区住户张稳泰说,文明城市创建让小区大变样,“咱老百姓从中得了实惠”。
年初的建宏小区还不是这般模样。因为没有物业管理,不仅环境脏乱差,小区居民有事也经常不知道该找谁解决。今年,广阳区制定出台了16项“拆、整、建、美”提升标准,重点攻坚建宏小区等无物业小区的整改提升。
15个片区内,15家有实力、有物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分片包联无物业、老旧小区,改善居住环境,加强日常管理,完善硬件设施。空中没了乱如蛛网的各类线路,地上多了清晰规范的车位标志……截至目前,80%的无物业、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升。
在安次区,财政列支6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无物业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已有8成以上完成改造提升,专业物业公司接管了56个无物业小区和45个平房区,实现了“专业化管家升级”。
由于建市时间较短,廊坊市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影响着广大群众生活品质的进一步提升。重民情、听民声、顺民意,让市民群众真正成为创建工作“阅卷人”——在确定今年重点创建任务过程中,廊坊市委、市政府广泛征求市民群众意见,发放调查问卷3500份,收集到8个方面、165条关乎民生的建议和意见,全部吸纳充实到《廊坊市2020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中。
城市快速发展,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痼疾,也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摸清底数、合理规划、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多管齐下整治停车难题。他们与交警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持续开展停车秩序“围点攻坚”行动,对机动车违章停车和占压人行道、盲道、消防通道、绿地等乱停乱放行为进行集中治理,疏堵点、治乱点、保通畅。同时,市区新建成7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位1840个,缓解了医院、商厦、高铁站周边停车难问题。
城管、交警部门还应划尽划、能划尽划、见缝插针,在市区新增3.6万多个停车位,“停车难”正通过精细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手段得到有效缓解。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廊坊市今年全面实施了六大“围点攻坚”和五大“提升行动”,聚焦11个方面重点改进提升40项突出问题,并全面开展1057项争创活动。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围绕着群众受益落细落实,把好事实事做进群众心里。
匠心打造,让“走廊明珠”更宜居
淡紫色的蓝河、黄色的金奖章、红白相间的红双喜、火红的梅郎口红……驱车行驶在廊坊市区艺术大道,仿佛置身花的海洋。今年5·18经洽会前夕,全长15.5公里的艺术大道全程贯通,一步一景、百步一园的三十里花海长街,为廊坊城市又添新美景。
廊坊地处京津之间,有京津走廊“绿色明珠”的美誉。建设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城市,不仅是吸引海内外客商投资的“资本”,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把城市最好的地段、空间留给人民群众。新建的市民服务中心即将投用,周边土地价值迅速攀升,廊坊市委、市政府对市民服务中心对面400亩“黄金宝地”不搞商业开发,而是高标准建设了大型综合性丹凤公园,成为廊坊城市北部新区的绿色明珠,为广大市民提供了高品位的休闲空间。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城市的每一座公园、每一条路、每一个小区、每一块绿地,让每个城市细胞都渗透绿意。如今,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7.33%,建成区绿地率达4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平方米,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0.59%,“花园城市”享誉京津。
共建美丽家园,提升城市品质,廊坊按照“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设计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融入文化元素,将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现代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
从空间规划到游园建设,从绿廊街道到人文景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城市建设管理的每一个细节。穿行在廊坊市区,抬头见绿,起步闻香,绿随路至,人到景到……“一街一特色、一街一精品”,以樱花、玉兰、海棠、榆叶梅、碧桃等花卉为主的特色景观道路,塑造出一道道城市靓丽风景线。
既增城市颜值,更提城市品质。今年以来,廊坊市对新春明、西城、北昌、椿翮、艾禾丰、群安街等农贸市场提出标准化建设方案,将椿翮市场打造成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标杆,卫生间脏乱、地面破损等问题得到解决。
背街小巷对外是城市的“里子”,对老百姓而言则是自家的“面子”。背街小巷整改提升工作启动以来,广阳区、安次区对辖区内的背街小巷下大力气整修,在解决环境卫生问题的同时,尊重胡同历史和居民需求,从精致上下功夫,用一个个“微”而“新”的举措,在提升新品质的同时,留住背街小巷的老味道。
方寸之地,文明之窗。公共厕所关乎市民的“方便”问题,更从细微之处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在近年来“厕所革命”的基础上,管理标准也从最初的“十无八净”“十无八净二通二完好”,提高到了今年的28条精细化标准。轻点手机,市民、游客就能通过智慧公厕微信小程序和公厕App软件快速、精准地找到身边的公厕,“厕所革命”成了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
内外兼修,以文明彰显城市魅力
“您好,请问您办理什么业务?”“请您先测量体温,登记一下,我带您过去。”7月18日9时,某公司的周女士到市行政审批局办理资质增项咨询业务,还没等她开口询问,文明引导员主动走上前服务。
“请您输入手机号,在这里取号。”在文明引导员带领下,周女士来到城建交通区的办事窗口,工作人员黄铁军将企业资质增项审批需要的企业资质条件及审批流程一一详细告知。短短几分钟,周女士就将办理事项了解得清清楚楚,她满意地在政务服务大厅评价器上点了一个“好评”。
窗口单位是一座城市的“眼睛”,折射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廊坊市各窗口服务单位对照创城标准,不断提升服务意识,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提高工作效率和文明服务水平,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廊坊市行政审批局把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作为衡量审批服务的唯一标准,大力实施“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等攻坚行动,构建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审批服务装进手机里,实现“指尖办”;审批服务送到家门口,实现“就近办”;审批服务放到平台上,实现“网上办”……“智慧政务”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省心、便利。
市医疗保障局通过设置流动红旗、评选“服务之星”等活动进行岗位练兵,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他们梳理办理事项,规范办事流程,进行服务事项公开承诺,有关事项上墙公示,办事进度网上可查……
标本兼治提升城市品质,内外兼修彰显文明魅力,廊坊市更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塑造城市文明新风上狠下硬功夫。
创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该市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各项工作,嵌入各种主题教育和各类先进典型宣传之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守价值取向,建设崇德向善城市,自觉争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新人。
同时,推动连续多年开展的“星期六文明行动”走向深入,党员干部带头,引领广大市民群众主动投入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火热实践中。启动了“创城,我们一起”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掀起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新热潮。今年以来,全市已有陈玉兰、李向国等17人(集体)入选“时代新人·河北好人”。
近日,以“廊坊有礼 文明健康”为主题,“友善礼让 美好相伴”“烟头不落地 廊坊更美丽”“文明用餐 公勺公筷”等12项文明行动在全市启动。人人争当文明有礼廊坊人,人人争当文明创建的“宣传员”“示范员”“劝导员”“监督员”,廊坊全面夯实文明城市创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