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进行时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转折之城”,满满“转折之志”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 | “转折之城”,满满“转折之志”

——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红色圣地之贵州篇

  86年前,贵州遵义,中国共产党人在最危急关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实现从挫折中奋起的“伟大转折”。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调研考察,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雄关漫道真如铁”,历史烟尘中的一个个红色印记,讲述着“伟大转折”的惊心动魄;“而今迈步从头越”,时代答卷中的一次次艰难求索,凝结着“转折之志”的憧憬期待。

  伟大转折点亮真理光芒

  【红色历史·“转折之城”】

  遵义是贵州第二大城市。1935年,红军长征在此转战3个月,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传奇在这里流传,毛泽东也在这里挥毫写就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传世名作。

  遵义市老城子尹路96号,一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临街而立。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游客在遵义会议会址参观(5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红色足迹·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第一站就来到遵义。他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

  按当年场景布置的会议室里,挂着一张当年与会人员的黑白照片。习近平总书记走近仔细观看:“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回想起在遵义会议陈列馆为总书记做讲解的情景,讲解员张中俞仍然很激动:“总书记频频询问,‘乌江渡口还是原貌吗?’‘遵义原来有没有革命活动?’……”“总书记说我讲得很好。他叮嘱‘要给大家好好讲,告诉大家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张中俞说。

这是遵义会议召开的房间(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红色基因代代传】

  如今,遵义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关注度最高的目的地之一。据统计,2015年以来,遵义已接待红色旅游游客近2.4亿人次。人们在旅途中聆听党史,在行走中感受红色文化,缅怀先辈英雄事迹,重温激情燃烧岁月。

  遵义市组建了“红色义务宣讲团”、“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队伍,举办“行进中的遵义会议纪念馆”全国巡展等活动,不断讲好遵义故事,将“红色种子”播撒到更多地方。

  娄山关脚下,娄山关红军小学将“独腿将军”钟赤兵的传奇故事写进学校的红色课本,搬到德育陈列馆。“在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我最喜欢讲一条腿走完长征路的钟赤兵爷爷的故事。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要学习他坚毅的精神。”娄山关红军小学学生、小宣讲员马兴蕾说。

  红色故事传承不变初心

  【红色历史·“红军菩萨”】

  “太阳出来暖洋洋,红军来了不纳粮;又分钱来又分米,‘干人’有了救命王。”红军在遵义每到一地,都要打开地主、富户粮仓,把粮食分给穷苦百姓。

  在遵义,“红军菩萨”的故事流传至今。为百姓治病解难的红军卫生员龙思泉,在寒风肆虐的冬日,焐热了穷苦人们冰冷的额头,却被敌人残忍杀害,乡亲们含着眼泪将他安葬。岁月沧桑,这座位于红军山烈士陵园的红军坟,如今每天仍有很多人前来祭奠。

这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内的红军卫生员雕像(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红色足迹·遵义花茂村】

  2015年6月,习近平来到遵义花茂村考察。这个村过去是贫困村,原来叫“荒茅田”。这些年,脱贫致富成效显著,改名为“花茂”,寓花繁叶茂之意。

  在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王治强家中,习近平进房间、看院落,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习近平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治强记忆犹新:“总书记进来看我的房子,说建得不错,问我生意好不好,让我要带领乡亲们发展。”

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村民王治强经营的“红色之家”农家乐(2020年2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千年贫困今朝解】

  由于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产业发展受限,革命老区遵义长期受到贫困的羁绊。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号角在黔北大地吹响。2020年3月,遵义在贵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1.38万人。据统计,近5年来,遵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3%和9.7%。

  王治强说,这几年,来花茂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春节以来,光是他的“红色之家”农家乐,一个下午就接待30桌客人,太忙的时候,他会雇村里人来帮忙。“过上现在的好生活,大家天天都乐呵呵。”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形成核心增长极,奋力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说。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风貌(2020年7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以“转折之志”谱写发展新篇章

  【红色历史·强渡乌江】

  乌江,贵州人的“母亲河”,也是一条“英雄河”。悲壮的湘江战役后,红军进入贵州,来到乌江岸边。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在贵州江界河、茶山关和回龙场等渡口,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砍竹子、扎竹筏、搭浮桥,突破乌江天险,挺进遵义城,为遵义会议胜利召开赢得了时间、空间,奠定了基础。

新仁苗族乡化屋村乌江岸边一景(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红色足迹·乌江岸边】

  2021年2月,牛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乌蒙深处,乌江岸边,习近平总书记陷入了沉思:“从这里的悬崖峭壁,就可以想象当年红军强渡乌江有多难!”

  “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谋幸福的党,从成立开始,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了党的旗帜上。革命、建设、改革一路走来,已经一百年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创造了多少奇迹,取得了多少丰功伟绩,不容易啊!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努力,继续前进。”总书记深情地说。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遵义市余庆县花山苗族乡回龙村与乌江相依相偎,站在村口的半山腰上,便可远眺蜿蜒的乌江水。偏远闭塞的回龙村过去是贫困村,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农民纷纷跑到省外打工谋生。“这几年,村民组都通了水泥路,回龙村大力发展白茶种植,家家有茶园,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花山乡纪委书记杨黔龙说。

  乌江两岸独特的土壤环境和自然生态,造就了余庆茶“干净”的品质。目前,余庆已建成20多万亩高品质“干净茶”生产基地,茶叶远销海内外。2020年,全县茶叶产量6637吨,产值5.78亿元,惠及约四分之一人口。

3月17日,茶农们在遵义市余庆县花山苗族乡回龙村茶青交易市场交易茶青。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走进位于新蒲新区“中国辣椒城”的遵义德庄食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工车间,机械手装箱、码垛机器人引人注目,自动流水线上,各种辣椒制品一箱箱投放进库房。

  “遵义是重庆德庄公司对外发展的第一个精深加工基地。”遵义德庄公司总经理岳钦松说,2020年8月公司正式投产,今年将实现产值2亿元,“我们有信心在遵义构建起农、产、销相互联通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工人在遵义市新蒲新区一家辣椒加工企业内转运辣椒(2020年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遵义会议精神时刻引领并激励着我们,以饱满斗志和必胜决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魏树旺说。

上一篇:四个关键词带你重温总书记的红色足迹
下一篇:重温习近平的“红色足迹” 铭记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